奥鹏论文网
标题:
遂川县油茶现状及低产林改造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10-14 10:33
标题:
遂川县油茶现状及低产林改造
1油茶低产林概念:
油茶低产林是指年产油量低于15公斤/亩(产籽量低于40公斤/亩)的油茶成林。
2油茶低产林分类
Ⅰ类林:林分结构合理,优良品种类型60%以上,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
Ⅱ类林:立地条件较好,大部分植株处于中壮林,但稀密不均,或老、劣、病、残株占全林的1/3左右,常年产油量在4公斤/亩以下的油茶林。
Ⅲ类林:土壤较肥沃,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坡度在250以下,老、劣、病、残株占全林的2/3以上,常年产油量在2公斤/亩以下的油茶林。
3低改技术措施
3.1 抚育改造
3.1.1适用范围
适用于Ⅰ类林和Ⅱ类林,现油茶林低改普遍采用此项技术措施。
3.1.2林地清理
将油茶林中老、劣、病、残油茶树、其它乔木树种及灌木连根挖除,为油茶林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与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油茶林的垦复和果实采收等后续作业。
3.1.3林分密度调整
对林分密度大,林冠已经郁闭,林冠成半球型或平面型的油茶林,要按照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的原则进行疏伐。疏伐后,保留株数在60-110株/亩,郁闭度调整在0.7左右。
3.1.4整形修剪
在冬季大雪节气后进行,按照先下后上、由内到外的原则,先修下脚枝,再剪枯死枝、病虫枝,疏删影响通风透光的交叉枝、直立枝等,一次修剪不宜过大,以疏删、轻修为主,剪掉枯枝、病虫枝、寄生枝、徒长枝等;结果树强枝轻剪,弱枝强剪。切口要光滑,必要时涂上一层保护油漆。
3. 1.5垦复
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俗话说“冬挖金、夏挖银”,冬季要深垦,深度在20CM以上,夏季要浅锄,深度不超过10CM。坡度150以下的梯带平地和缓地进行全垦,深度20CM左右。坡度150以上的山地,宜采用环山带状轮流垦复。
3.1.6挖竹节沟
结合深挖垦复沿环山水平带内侧开挖竹节沟,沟底宽50CM,深40CM;沟距依林地坡度大小而定,大于150的上下沟距8-9米,150以下的沟距12-15米;坡度陡、地形破碎不便于开挖环山水平竹节沟,可根据实地情况,采取挖鱼鳞沟等多种形式。
3.1.7施肥
采用平行沟或环状沟施肥,每年施肥2次。12月-翌年3月施基肥,以生物有机肥为主,施肥量5-10公斤/株;5月份施追肥,以速效肥为主,施肥量0.5-1斤/株。
3.1.8空地补植
对油茶低产林林间空地(原有空地、清理林地和伐除老劣病残株后形成的空地),要求用花期一致的优良无性系两年生嫁接苗进行补植。采取大穴(70CM*70CM*60CM)整地,穴内要施足基肥。补植季节以早春为宜,栽植时要根舒、苗正、填土踩实。
3.2高接换种
3.2.1适用范围
适用于Ⅰ类林和Ⅱ类林,此项技术措施由于要求较高,且嫁接后多年才能看到成效成本太高,每亩投入2000元以上;技术复杂,接1次难成功,往往要接2-3次,普通农民难以掌握,不便推广;换冠后要4-5年才能形成产量,时间上没有优势。因此在实际中很少应用。
3.2.2砧木木选择
每株选择3-4个分枝角度适合、干直光滑、无病虫害的主枝做砧木。
3.2.3接穗的采集
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良高产无性系。采集树冠中上部外围发育充实、健壮、腋芽饱满和无病虫的当年生枝条。本地接穗宜随采随接。外调接穗保湿运输,放阴凉潮湿处储藏,或放入0-40C的冰箱保存。
3.2.4嫁接时间
夏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接9-10月底
3.2.5嫁接方法
一般采用拉皮切接法。
3.2.6接后管理
嫁接成活后,待新梢长出3-5片真叶或5CM以上时(一般接后二个月左右),在傍晚除去保湿袋,但仍需遮荫一至二周,当新梢触及遮荫材料顶部时再解除遮荫,此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止蚂蚁、飞虱等啃咬保湿袋;及时防治金龟子、蜘虫等危害新梢。当新梢生长健壮后,于当年冬季或第二年春将塑料绑带解除。
4更新改造
4.1适用范围
适用Ⅲ类林。此技术措施由于成本较大,一般农户较少采用,但可以考虑大户承包新造。
4.2林地清理
对杂灌较多的林分,先人工砍杂,然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申请炼山造林;对杂灌较少的林分,仅挖除大的树兜。
4.3整地挖穴
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三、四个月进行,坡度在150以下
的缓坡,实行全垦整地打穴;坡度在16-250以上坡面较长的山坡,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再在带中央挖穴,带面要外高内低(斜面3-5度)带与带之间要有保留带,防止水土流失。穴规为50CM*50CM*50CM。
5病虫害防治
必須贯彻“防重于治”,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保护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寄生蜂、寄生蝇、菌类等。
【参考文献】:
1、《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国家林业局编发)
2、《油茶栽培技术规程》(LY/T 1328-2006)
3、《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DB36/T 753-2013)
第一作者:熊远程 遂川县林业局草林林业工作站
第二作者:袁善辉 遂川县林业局大汾林业工作站
第三作者:叶玉珍 遂川县林业局
欢迎光临 奥鹏论文网 (http://www.54op.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