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标题:
宏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及科学方法论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11-1 08:53
标题:
宏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及科学方法论
1 宏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分析
对于宏观经济学而言,想要摆脱经济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基于自身框架,充分将金融学体系有规律的纳入到其中,这是危机过后经济学首要解决的问题。但根据目前的体系理论发展形势看,虽然宏观经济金融模型架构的程度较为乐观,但依旧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内在缺陷。一是大多数的研究都将银行机构的建模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却忽视了金融市场与银行机构之间的联络关系,影响了模型的实际解释。二是某些重要的金融变量在模型中的部门之间没有较为明确的传送制度及有效方式,因而无法依托于模型的评估机制上,做出全面客观性的分析。三是大部分模型依旧被看做成单纯性的线性关系,使许多突发事件对经济以及金融系统所带来的潜在性的危机得到科学合理的有效评估。四是家庭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产债务信息统计表均未纳入到当前的模型中,但从实际情况分析,家庭与企业的财产债务统计表不均衡,甚至经常与金融部门较大杠杆性相适应,这表明纳入家庭与企业部门的财产债务,能够有利于对宏观经济发展动态信息的理解。五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行为及稳定性能经常不属于当前模型范畴中,但欧洲债务危机却明确的表示出,财务部门的稳定性会根据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加大政府债务风险,进而对金融体系以及实体经济体带来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对此,强加国家资产债务统计表的分析,能够更加精确的表示公共机构的失衡情况以及其有体系的风险。最后,针对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间具有不确定性的动态联动机制,宏观经济制度在面对失衡的分析不应只是单纯的结合金融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了解并掌握金融系统的内部发生扭曲会最终造成整个系统以外的全部失衡,以及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的原因。
2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构建
2.1 完善金融学理论体系
金融学的理论要取得突破性的革命进展。 在西方国家传统的体系类别划分下,金融学通常是将经济体资产所定价格与企业金融作为代表,这是较为常见的微观经济学典型, 而含有货币、 信贷等方面的信息则会被分到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一般情况下仅仅是在形式上体现出作用却不对实质性的事物造成影响。 但在现实情况下,含有货币、信贷以及利率等所有这些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金融变化要素,却是极其重要的,不仅有着显著的区别于其他经济变化要素的运行轨迹,同时还会对实际经济体造成不容小觑的重要影响。
2.2 提高对金融规律认知
宏观经济学应全面提高自身对于金融学规律的认知,必须要将其上升到全新的层面。虽然在建立完善的金融学基础理论体系中,会遇到金融要素与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方面的问题, 但宏观经济学想要真正完成全新的构建,就应在其基础上不断向前迈进,在更高的角度上去构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相互统一的基础性理论框架。针对宏观经济学以往发展过程中所堆积下来的诸多短板问题,首要任务就是应重新构建其金融支柱。主要指的是系统性将金融体系视为单独存在的完整个体,进而基于内生性的角度,对框架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展开研究,而不是单纯性的只分析货币与信贷。并基于此,对宏观经济学的整个框架分析并依据结构对其重新构建。基于相对较高的角度上去建构一个有着内生性逻辑,又含有金融、实体经济以及政策间彼此作用的综合性理论框架。框架既要有依托于家庭、 企业、 金融部门以及政府相關行为方式的微观基本性要素,也要充分结合微观基础到宏观展现的传输机制与有效途径,从而产生较为完整的宏微观连接明确的统一性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
[1]陈雨露.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J].国际金融研究,2015,(06):3-11.
[2]陈善彬.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存在一个独立的“经济手段”——兼谈“三手段论”之理论与逻辑缺陷[J].学习论坛,1996,(06):19-21.
欢迎光临 奥鹏论文网 (http://www.54op.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