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标题:
穿越百年孤寂,走近纳兰性德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12-28 09:06
标题:
穿越百年孤寂,走近纳兰性德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中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作者通过对眼前边塞直接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笔者希望能借助《长相思》和同学们一同走近纳兰性德的“故园”。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诗歌的特点和学情,在一课时的基础上,笔者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长相思》,品读文字,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学习诵读中根据作者情感来处理抑扬顿挫。
3、通过品读《长相思》,初步走近纳兰性德。
教学重点:
准确深刻的体会诗歌文字的魅力,如“身”“碎”等。
教学难点:
通过《长相思》,初步了解纳兰性德的孤寂。
三、说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
2、想象感悟法
在简单的字词背后,要看到作者真正的意图,惟有用想象感悟的方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笔者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的情景设置,让学生置身诗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对话,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评价激励法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品读文字中掌握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诵读两首纳兰性德的词《木兰花令》《浣溪沙》。“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百年之后,我们还在呼唤着纳兰性德,在街头巷尾诵读着他得诗词,可有几人能真正读懂他的忧伤。今天我们就借着《长相思》一同穿越百年孤寂,走近纳兰性德。
知人论世,了解纳兰性德
通过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纳兰性德,对纳兰性德的人生产生学习兴趣。
缘景明情 品读《长相思》
1.上片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作者的思乡的幽怨之情?
教师引导:“身”。仅为身向,心并不向,身不由己,心不情愿,一个身字既写出了前行的方向,也写出了对渐行渐远的故园的依恋。“山一程,水一程”,从中除了能读出遥远艰辛之外,还能读出无奈,愁苦,厌烦,度日如年的心情。为了能更清楚地体会“身”的奥妙,尝试换成“我”,作者的感情立刻就变成了豪迈,壮志,激动。
2.诗歌想表现对故园的思念大多都会用到“灯”这个意象,但是往往会说“孤灯”“残灯”。纳兰为什么不写“夜深帐孤灯”?
教师引导:移情于物,目的是为了用别物来加强作者已有的感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说花溅泪,鸟惊心,是为了加强自己“感”和“恨”之情。自己相思,却看人人相思,这种相思之情,何以堪?
3.可见上片以“身”为触发点,串起前后句
作者的身在崇山峻岭,在小河大川,在山海关外,在军营帐篷——身在征途。
4.学生从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角度诵读上片
指导诵读:“山一程,水一程”要营造出低沉绵亘之感。可以“山一程”渐次扬读,“水一程”渐次抑读。“身向榆关那畔行”,“身”字宜重读,突出“身羁行旅、身不由己”之沉重,“榆关”之后稍顿,“那畔行”三字宜读得轻、缓,读出一种征途遥远、天地苍茫之意境。“夜深千帐灯”虚读,才能读出夜深人难眠的怅惘。
5.自读下片,下片中哪个字最关键
教师引导:“碎”。“风一更,雪一更”是导致梦碎、心碎的直接原因;“故园无此声”是导致梦碎、心碎的根本原因。
6.这种相似的感情在纳兰的作品集中还有一篇《如梦令》。找一找哪句话与《长相思》中无梦回故园的感情相同。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教师引导:解道醒来无味。说到梦,我想起一位词人,苏轼《江城子》,爱妻去世十年,苏轼还是念念难忘,“不思量,自难忘”,但苏轼比纳兰性德幸运,因为苏轼尚可“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还可以在梦中见到想念的妻子正对着小轩窗,梳妆。尽管醒来还会“惟有泪千行”,但是至少这个夜晚苏轼是幸福的,但纳兰性德呢?只能“心碎故园”了。
7.学生从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角度诵读下片
教师指导:“风一更,雪一更”,声气宜实、宜强,“风”“雪”二字宜重读,显现风雪肆虐,“一更”“一更”宜连读,要读得调缓气长,让人有风雪交加、长夜不绝之感。聒碎乡心”读时语速渐快、语调渐强,至“心”字戛然而止,愤恨之情,而“梦不成”三字应读得缓慢,可用颤音,一字一顿,与前四字的朗读形成一种声气上的巨大落差,以突出诗人乡梦不成、乡心难慰的无奈和伤感。“故园无此声”,“故园”之后稍顿,营造一种回忆意味。“无此声”要缓要柔,回环往复。
8.在作者内心里,属于故园,又最牵绊作者内心的是什么
(拓展阅读:《河传》《浣溪沙》)
徐志摩对纳兰性德的评价:成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他。但谁知道,悲情的天才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
9.作为一个二十几岁,出身于官宦豪门,又受皇上重用的人,为什么没有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呢
教师引导:
性格向往自由,侍衛,对于他来说如同身处网笼,他曾在《咏笼莺》中把自己比作穿着金衣的黄莺鸟,栖息翠幕之中,但却羡慕着自由的飞翔。
与父亲有关,纳兰明珠,可以说是八面玲珑,非常会钻营,最擅长讨好迎合皇帝。在坐到内阁大学士后,纳兰明珠更是挟功自傲,开始“擅政”。对于父亲的恶迹,纳兰明珠知道得非常清楚。但这位长子,这位“性至孝”的词人,除了失望,除了逃避,什么也不能做。那些雄心壮志早被污浊的官场撕得粉碎。
伴君如伴虎,皇上最忌讳身边的人太聪明,能猜透自己,而纳兰性德却偏偏是一个心思极度敏感之人,天天处于生命的煎熬中,没有片刻安宁。所以,他选择了放弃,放弃人人羡慕的前程,逃避到闺阁红楼中,在最平淡的生活中寻求心的安宁。这就是纳兰性德,一个对爱专一,对情执着,至情至性的翩翩公子;一个背弃名利,背弃污浊,至真至诚的真情才子。这就是纳兰性德,一朵永开不败的花。
因声求气 致敬纳兰性德
我们没有更好的方式,唯有用心用情的大声诵读,来致敬纳兰性德。
师结: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纳兰性德的传奇,就在于每个人的心中都站着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容若,我想请同学们在课后用文字写下你心中的那个纳兰性德,用我们最简单也最真诚的方式给孤寂百年的人带去安慰。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着凝练和简单的原则,希望寥寥数字,但可以让学生最直观的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欢迎光临 奥鹏论文网 (http://www.54op.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