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标题: 物联网技术在传统农业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8-28 09:19
标题: 物联网技术在传统农业应用
 1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在 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提出的,根据网络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演变而来,目的是利用射频识别等信息感知技术把所有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及外延发生了较大变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物联网的定义在《ITU互联网报告》中有如下解释:按照约定的协议,首先通过一些信息传感设备,如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RFID)装置、二维码识读设备等等,可以把任何的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通过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网络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
  1.2 物联网技术在传统农业中的应用
  近几年,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在物联网的集成应用中,这一进展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农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步骤如下:首先,在采集各种原始农业数据时可利用数据感知设备,另外要建立数据转换格式和数据传输;其次,利用各种现代信息以及网络的传输方式可以实现提取和收集数据;最后,海量的农业数据可以在决策中心进行判断、挖掘、分析,最终再由决策中心发出指令,对各种智能终端进行控制,这样生产操作的行为就完成了。
  传统农业中的多个核心领域已经被互联网技术所涵盖,如农产品物流、农產品质量溯源、农业智能设备控制、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农业环境信息监测等。另外,在这些核心领域的基础上,一些高精度的病害诊断仪器和农作物信息监测被研发出来,这样就能够获取更多信息,如环境信息、动物行为信息和植物生命信息等,进而可以快速完成采集运输流程、收货时间和农产品产地等工作,从而实现农机设备的远程智能控制,保障农产品质量检测管理的顺利进行,为农业发展创建农产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2 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问题
  物联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物联网的建设具有投入成本高和研发周期长的特点,也就是短期内难以获得预计的经济效益。加上农业生产利润低,只有一些非常有限的专项经费和财政支持,因此对于物联网的建设项目,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主动进行投资。这样就导致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总体应用水平不高,许多的物联网设备不能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使得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提高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持,但是远不如城镇信息化的建设。
  2.2 技术问题
  现阶段,对于物联网的研究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95%以上的中小型企业承包了国内传感器的生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进行开发和研制传感器产品这一领域相对落后了5~10年,在规模化生产中也落后了许多年,在世界农用传感器种类中我国的农业传感器种类仅占不到10%。另外,关键性产品设备和集成体系成熟度较低,国内生产的农用传感器和技术设备经常因为日晒雨淋而出现故障,缺乏价格低廉、功能完善、 运行稳定的传感器。
  2.3 标准问题
  现阶段,在我国的农业物联网标准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这就导致在农业生产应用中,不同的传感器就会出现接口不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各地不能有效地分析数据,很难实现数据的共享,加上各地的物联网设施没有完善,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兼容性差,这就严重影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 。
  2.4 人才问题
  在农业领域中要想更好的运用物联网技术,就需要大量的农业物联网人才,一方面,新技术的推广的过程中,生产现场的农民并没有充足的科学知识,并且还缺乏对物联网建设的了解。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缺乏大量的人才来从事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农业物联网复合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因为信息技术和传统农业属于不同的学科,我国目前现有的农学专家中并没有很多的人了解物联网技术,而那些物联网人员也没有充足的农业知识来熟悉农业领域,所以在农业物联网的技术应用中,这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3 建议与对策
  农业物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农业的基本建设中,物联网的建设发展应该被各级政府纳入进来,财政的支持力度要加强,另外对于物联网基础建设的投入应该建立专项资金,并且应当制定与之相关的信息产业标准、法规和政策,开展专项的研究工作和规划。同时还要强化顶层设计,制订战略规划,让科技服务农业,对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示范转化要进行鼓励,部门联动机制要建立,这样才能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来促进农业物联网的发展。
  今后要全面提升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并且还要注重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于那些国际的先进经验要懂得消化吸收,在研发作物生长动态、环境、资源的信息监测传感器时要注意降低成本,且可靠性要高,还要适应恶劣的环境。另外,对于那些新型数据的存储和技术分析,可以引进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这样能够为进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产品的系统集成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标准,并且在研究物联网的通用性和基础性的标准时可以把相关学者和专家组织起来研究,从而形成多方共同应用、共同参与的机制。在明确物联网标准的应用领域和工作范畴时,可以从技术应用和数据采集两个角度来分析,尽快制定适用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物联网标准。有了标准化的指导,就能够快速推动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和快速发展。
  4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解放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当前物联网技术正处于从示范走向推广普及的瓶颈阶段,因此今后政府和从业人员应当加强管理。虽然我国的农业信息化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完善,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农业发展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王笑娟,刘彩凤,谢虹,等.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現状?存在问题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215-217.
  [2]        郑纪业,阮怀军,封文杰,等.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应用领域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2017,50(4):657-668.
  [3]        高建华.论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25(11):39-41.
  [4]        李奇峰,李瑾,马晨,等.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农业经济,2014(4):115-116.
  [5]        吕连生.农业物联网发展大趋势与安徽省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2):5-7.
  [6]        舒文琼.物联网示范应用纷纷上马行业标准亟待建立[J].通信世界,2012(21):29-30.
  [7]        范珊珊,李忠,柴荣.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41-42.
  [8]        张长利,沈维政.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5):1-5.
  [9]        王娟.农业物联网试点不计成本规模化应用尚需时日[EB/OL]. http://www.ccidnet.com/2013/0520/4941659.shtml,2013-05-20.




欢迎光临 奥鹏论文网 (http://www.54op.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