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标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7-9-14 09:24
标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时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感,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尽量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具有学习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数学学习成功之后产生。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内容、数学思想,发现数学问题的结论和解题方法。例如,听了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张冬梅的经典课例《射线、直线和角》,会发现她的教学方法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亲和、智慧。在张老师教学中,数学虽然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儿童眼中,数学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而应是“温柔、亲近”的。通过“亲和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效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数学教学教法,让学生在探究、反思中有效学习。
2.要有恰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需要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数学活动效果不大,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甚至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有时过分追求“观赏价值”,提出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却安排小组学习,针对显而易见的结论,却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要想数学活动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选择恰当有效的形式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3.从数学层面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有“数学味”,应该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从数学层面上来体验、认识所学的内容,“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旬刊),2011(3):6.
[2]宋开红.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20.
欢迎光临 奥鹏论文网 (http://www.54op.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