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制造业物流信息集成分析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9 10:4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制造业物流系统构建的背景
1.1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强烈要求
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创新应用,使物流面貌日益改观。国内外实践表明,物流信息化可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行业效率,促进区域发展。特别对于大型制造业来说,物料的周转速度、物流成本的控制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此,物流系统的有效实施尤为重要。
1.2 企业内部管控的迫切要求
随着物流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制造业已逐渐意识到加强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如何满足物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操作的需求,是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企业在物流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2.1 缺少物流信息共享的沟通平台,形成“信息孤岛”
企业间物流信息交换异常频繁,客观上需要提高企业内部物流信息交互的效率,实际运行中,由于制造业企业沿用以前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通常情况下,这些信息是异构的,即使是同构的,也是独立运行的,因此,缺乏企业间物流业务的协同操作和信息的集成管理,无法实现物流作业的有效控制和物流需求信息的共享,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
1.2.2 单据处理时间长,物流效率低
目前,由于资金、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制造业企业关于物流作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很低,仍然借助于电话、传真等通信工具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以纸质单据的形式记录物流数据和零配件信息等,这种人工操作的形式不仅造成很多相同数据的重复填写,产生大量的冗余单据,而且单据不易保存、传递和查询,在业务处理时既浪费时间,又造成了很高的错误率,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效率。
1.2.3 数据传递不及时,管理透明度低
在物流过程中数据传递相对滞后,当有新情况出现时,无法实现及时、快速的协作调整;而且不利于协调企业资源,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增加了物流成本。
2 制造业物流系统构建的内容
制造业物流系统一般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装配物流等管理需求,涉及从采购、生产加工、装配、测试到销售的全过程。为确保物料流转顺畅、高效,对材料供应、零件制造、组件装配、部件装配和总装等整个复杂生产过程的监控梳理,制造业企业应构建拉动式生产计划控制策略、建立零件生产的 TOC 物流管理方式、建立物料集中配送体系、构建物流系统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整个企业物流的高效管理,系统的集成工作流程及运行模式如图 1 所示。
2.1 建立拉动式生产管控策略
物流管理系统主要面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与配送物流等,功能模块包含生产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及装配管理等模块。各模块之间协同运作,密切联系,特别是生产计划,它是整个生产过程的起点,并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生产计划安排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执行的效率,因此,建立好完善的拉动式生产管控体系尤为重要。
拉动式生产管控是从装配阶段开始,以装配需求拉动零件需求,零件需求再拉动物料需求,在三级需求的驱动下,实现原材料的采购配送、零件的均衡生产、装配的持续进行,进而保障整个生产的正常进度。基于拉动式生产,生产计划控制采取二级管理的方式,即主生产计划和部门级作业计划。
主生产计划:确定每一个具体产品在每一个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包括装配计划、零件计划,同时主生产计划驱动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驱动采购计划,实现宏观计划到微观计划的过渡与连接,使生产物流按持续的方式进行,保证物流源头数据的正确性。部门级作业计划:在主生产计划的基础上细化编制作业计划,并提出领料需求计划,由供应部门编制物料配送计划。在此过程中,制造业企业要经过物料配送计划到领料需求计划的反馈、领料需求计划到部门作业计划的反馈、部门作业计划到主生产计划的反馈,通过层层反馈,层层传递,保证物流生产数据的准确性、可追溯性。
2.2 建立物料集中配送体系
制造业企业涉及产品项目多,具有产品结构复杂、品种数量巨大,产品研制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这些因素造成物料流转数量巨大、物流路线繁杂,使物流管理变得困难,物料配送难度加大。因此,制造业企业必须建立统一的集中配送体系,动态反应各个环节物料的状态以及配送情况,实现“集中配送、降低成本、高效运营、支撑有力”的目标。

物料集中配送首先是配送计划的编制,相关人员根据领料需求计划以及库存生成配送计划。其次是储存,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和暂存两种形式,配送储备是保证配送稳定性的周转储备和风险储备,是通过各个物料的安全库存进行严格控制;暂存是配送时按照配送计划,在各个单位的库房少量备货。再次是配货,根据配送计划分类匹配作业,主要按照物料的类型,如,零件、成品、备件、原材料、工装以及工具等进行归类、核对,配货是配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配货水平的高低关系整个配送系统的效率与水平。最后是配送、接收,配送是按照不同单位和不同的物料,以及送达的时间进行合理配装,可以提高车辆的载货效率和运输成本,从而提高配送水平、降低成本;接收是物料到达指定场所,处理相关手续及其结算等。
集中配送后,物料准时配送率大幅提高,及时和准确的有效配送机制将为生产过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缓解供需双方的矛盾,提高服务水平,协调各部门对物资的使用,使服务更加迅捷和高效,同时保证供应物流的准确性。
2.3 建立 JIT 零件生产管控的物流模式
JIT(Just In Time)是一种以消除制造过程中的一切浪费为宗旨的准时生产制造的管理理念,倡导不断改善,向浪费挑战,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导致生产率不高的问题,本质在于依靠缩短提前期、减少准备时间、减小批量,达到制造能力的极大提高。
企业的生产按照 JIT 方式进行生产管理,根据主生产计划及原材料配送情况、库存资源等下达部门作业计划,采用 JIT 准时制造,对零件加工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优化、精简;对设备、人力等资源的配备进行统一管理;对物流加强监控,减少开工的等待时间,促进零件加工有序进行,物流有序运转,从而将信息流与物流紧密结合,使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可控制、可追踪,确保生产加工物流的正确性、及时性。
2.4 建立基于 SOA 架构、采用 ESB 技术集成的物流信息平台
为了有效组织内外部资源、提升内外部物流管理能力,实现物流数据的网上协同,制造业企业需将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统一集成,实现物流的有效控制和信息共享。
SOA 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其核心是服务,涵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SOA 的核心理念是业务驱动,采用松耦合、灵活的体系架构,满足随需应变的业务需求。基于 SOA 架构的物流信息平台,使业务模式和流程通过服务的重新组合变得更加灵活,企业从制定战略到梳理业务流程,再到资源的配置、协调和协作,都可在该平台上实现。制造业企业采用 ESB 技术进行信息集成,由于企业物流信息来自不同的信息系统,有同构的,也有异构的,为了信息的共享,可采用 ESB 技术进行物流信息的集成,保证信息安全、可靠的传输。
3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制造业物流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剖析企业间物流数据的交互方式,提出构建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异构信息系统间的物流信息的集成,极大地提高企业物流的工作效率,使企业可以准确、全面和及时地把握物流信息的变化情况,提高企业物流的工作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M].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华志明 . 第三方物流运输调度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3]丁俊发 . 中国物流[M]. 北京 :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04:03 , Processed in 1.052787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