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历史上的计量史料汇集情况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09:5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我国历史上的计量事业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六十七年以来,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可大致将其划分为六个阶段。
  一是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的主要力量大多集中在经济复苏和整顿等方面,对史料的计量工作有所忽视。同时,由于国家的经济能力有限,难以为史料的计量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许多学者都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了史料的计量,计量工作的范围还比较小,能够借助的工具也有限。这也是导致建国初期史料计量不够完善的原因之一。
  二是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基本进入工业化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国家的经濟实力也得到迅速发展,国家秩序基本进入了正常轨道。这一时期的史料计量工作效率有所提升,国家能够给予的资金提供和技术手段的提供,也为计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
  三是“文革”动乱时期。可以说,“文革”的产生,对当时的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场斗争知识分子的运动也对计量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绝对的阻碍。国家的许多生产被迫中断,整个社会都陷入恐慌和无尽的斗争之中。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献,甚至在这一时期被毁灭,导致史料的计量工作难以继续开展。
  四是拨乱反正时期。经历了“文革”动乱,国家和社会几乎到了百业萧条的景象。随后进行的拨乱反正,在短时期内恢复了部分经济,计量事业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基本突破了传统的数据计量的局限,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
  五是改革开放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的计量事业大力发展的阶段,计量技术的创新、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都为我国的计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六是经济转制到目前。目前我国的计量事业已经基本形成了有效的体系,实现了对多个领域的计量。在史料计量事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展示了这一工作为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的影响作用。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国家的优秀学者和权威机构等,联合进行了《新中国计量史》的编撰,并在2013年成功首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二、我国历史上的计量史料的汇集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共有五次全面的计量史料的汇集。自秦始皇时期,完成了度量衡的统一这一举措之后,我国的度量衡制度就已形成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改变和完善。对史料的计量和传承已经构建了一个整体性的工作链条,也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记录方法。
  记录并整合各个时代的计量史,是后来的各个时代的史书和记录文体的重要构成内容。在我国的各个朝代,都十分重视计量(度量衡)史料的记录和整合。例如在《礼记》、《尚书》等资料中,都有重点阐述和分析计量制度的产生、发展等内容。
  严格来讲,我国的首部度量衡通史专著产生于1937年,该著作由著名学者吴承洛先生所著,吴承洛先生是当时的度量衡局局长,这一著作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为后来的计量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该著作中,详细整理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度量衡发展情况。1949年以后,我国的计量事业得到了有效发展,但由于“文革”的影响和破坏,使得计量史料的全面汇集难以实现,还丢失了部分珍贵的资料。
  第二次全面汇集,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当代中国计量事业》一书,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自1949—1986年间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概况。可以说,这是自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的首次对计量资料的汇集。
  第三次全面汇集,是在1995年,主要描述了《计量法》实施十周年问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
  第四次全面汇集,是在2005年,国内众多学者共同主编了《中国近现代计量史稿》,概括性地总结了自清朝以来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
  第五次全面汇集,是在2009年,即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家计量》杂志社主导的《新中国计量史》的编撰。该著作结合了我国计量发展史的近六十年概况,并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等思想,对计量事业的发展进行客观、全面地探讨和整合。
  三、结束语:
  计量事业的发展,是新中国的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回顾历史、尊重历史的重要体现,对开展的其他历史研究活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计量史料的全面汇集,真实、客观地再现了中国在不同时代的计量事业的变化,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魅力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04:09 , Processed in 0.563767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