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3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体验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性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 09:2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班级管理低效归因
  笔者认为,如果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不当,就会导致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没在学生心中确立,从而导致班主任管理之后学生只是表面上服从道德规范,实际上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的实效性不高。
  (一)内容经验化
  有的班主任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把自己从生活世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性教条,想当然地运用到学生的身上,但是这种僵化的植入式德育脱离了学生的现实世界,缺乏生活根基,犹如空中楼阁,是没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抽象的德育。
  (二)方法单一化
  在班级管理中,有的班主任管理方法单一、陈旧,总是“严”字当头,不温柔;“直”字为筹,不回首。过严过直的班级管理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
  (三)交流隔閡化
  有的班主任虽然主动与学生交往,但他们往往利用自我的权威与权利,强迫学生接受他们的德育内容。这种缺乏沟通与理解的德育形成了师生之间表面式的交往、思想上的隔阂,造成了“你讲归你讲、我做给我做”的无效局面。
  德育应强调主体性教育,重视德育过程中的认识与行为之间的内化过程,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体验、内省、感悟等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德育成为受教育者的一种内在需要。
  二、体验式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启发与思考
  所谓体验式教育就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与启发下,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游戏和活动,与同学互动,从而获得个人的亲身经历,发展胆识和自信心、自立能力、情绪管理、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它具有触动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并以学生的经验和活动为主要依据来设计和规划课程。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体验式教育的方法与教育家杜威的观点不谋而合。
  三、体验式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性实践
  (一)岗位体验:换位思考,触动心灵
  笔者发现每个班级都有不守纪律的学生,有对老师、班干部存在抵触情绪的学生,有从来不关心及参与班级事务的学生,有从小担任班干部养成了骄横性格的学生……于是,笔者在班中开展“人人有岗位”的轮换制度,让每个同学扮演一种角色,体验班级管理的酸甜苦辣。每位同学轮流当班长,在值日班长的岗位上不断实践,不断体验。原先那些不受约束的同学,通过当值日班长,体验到自己过去的错误行为,理解了老师和班干部的苦心。
  有个学生曾在日记里写道:“当值日班长让我有自信了,让我知道了值日班长要以身作则,有责任心,关心同学;还懂得了如果我们不听话,不自觉,老师们就会很累,很辛苦啊。所以我以后要听老师的话,不让老师操心。”
  (二)切身体验:沉默是金,事半功倍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总会出现一些令班主任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班主任能及时抓住这些偶发事件对孩子进行体验式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以下便是体验式教育给孩子们留下的思考。
  “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想着阳台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的脏和乱。走回座位,我思考着,相信我们班的同学肯定和我一样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看着孩子这样的心理描写,笔者感受到本次教育或多或少触及到孩子的内心了。
  “我很惭愧。因为我就是拖地的值日生,为了图方便,我经常拖完地不洗拖把。从今天的这件事之后,我以后拖完地一定要把拖把洗好再挂到墙壁的钩子上。”
  ……
  一个个字符在笔者眼前跳跃着,它们带给笔者的是惊喜,笔者为自己当初面对班级卫生差的事件没有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感到庆幸。孩子有了直观的体验,才会感受深刻。
  (三)角色体验:悄然无息,开花结果
  假若把学习知识比作建造高楼大厦,那么老师提供给学生的应该只是建筑的材料——砖头、水泥等,而把砌垒这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际中感受,才能有真正的收获。例如,在需要相互理解、宽容的班队课中,可以请两名学生都把双眼蒙上,彼此搀扶着走,教师在路途中给他们设置障碍,偶尔还将两人强行分开。在这种体验中,学生懂得了相互依靠,感受到了对方的手在危难中给予自己的力量,由此就能深刻地体验到朋友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有时无需老师过多的语言,学生感悟到亲情,感悟到友情,体验了成功,体验了挫折,这就是教育。体验式教育把教育的目的隐藏在活动中,隐藏得越深达到的教育效果就越好。
  (四)情景体验:以汤沃雪,行之有效
  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他们创设一个实在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倾听、思考、感悟,这都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比如,一年一度的“三八”节来到了,老师可以设计一项活动:请学生回家为爸妈洗脚,并仔细观察父母洗脚前、洗脚中、洗脚后的言行举止,用笔记录下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回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会、分享。虽然每位同学的经历感受不同,但是教育目的自然达成,效果必佳。
有个孩子这样写道:从小到大,妈妈不知道给我洗了多少次的脚。每次洗完脚,妈妈总会把我的脚放进暖暖的被窝,为我盖上棉被,轻轻地亲我一下,让我很快进入甜蜜的梦乡……而今,轮到我给她洗脚,我难以忘记妈妈看到我给她端来洗脚水时惊讶和激动的神情,也难以忘记岁月留在我妈妈脚上的茧子印记……
  (五)当家体验:顺风而呼,受益匪浅
  根据经验,笔者发现当学生越明白老师在教育他们,教育效果越不明显。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为了能激发学生体验的兴趣,笔者注重在学生当中找榜样,让学生榜样影响学生。比如,据平日观察,笔者发现班中有的学生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如有一个同学几乎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幫家长买早饭,自己走路上下学,周末还帮助家长带弟弟。笔者借此类例子,激励同学们:“我们班有些同学的生活能力之所以很强,是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和锻炼的结果。”
  为了让每个孩子有真正的体验,笔者布置了周末作业“今天我当家”的体验活动,要求学生把体验活动的感受写下来。通过本次体验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体会到了当父母的辛苦。有孩子写道:
  “今天劳动了一天,真累啊!”
  “通过今天的辛勤劳动,我才真切体会到了父母在我身上倾注的心血,体会到了当家的艰辛。”
  ……
  读着这样的文字,笔者不禁为这种体验式教育带给学生如此深入的内在思考而欣喜万分。
  (六)换位体验:将心比心,卓有成效
  “心理换位”又是一法,教师可以在层层推进的提问中引导学生化解纠纷。1.问学生发生了何事,让学生讲述事情经过。2.问学生觉得对方错在什么地方。3.问学生“如果你是他,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该事”。4.问学生如果他是你,他该怎么办。5.问学生若是老师,应该怎么解决此事。这样,学生大都能察觉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纠纷已化为无形。这时教师再趁热打铁,让学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个大度的人,就不会引起学生反感。
  利用“心理换位”体验让学生自己来解决类似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发自内心去改正错误,还可以培养他们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意识,为今后再次发生类似事件起到一个预防和屏障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去协调和帮助解决周围同学间的纠纷,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育能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道德知识,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态度,锻炼道德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03:42 , Processed in 0.527180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