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3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10:3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各环节问题设计用心到位,做到步步为营、启迪智慧,引导学生全心投入学习状态,灵感和创意的思维火花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如电光火石般被点亮。
  例如,在教学《动物狂欢节》时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种动物呢?(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是这种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天鹅有一种绅士风度给人很优雅的感觉,所以音乐听上去很优美,也很抒情……。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对音乐的喜爱,然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划拍随老师的钢琴伴奏将各个音乐主题哼唱出来并记忆,最后就是学生模仿各种动物表演,可以是同桌配合,一名同学随多媒体播放动物形象图片,哼唱主题音乐,另一名同学就模仿表演哪种动物的代表性动作,即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又借助这种学生喜欢的游戏律动去体验音乐艺术的美感,并在不知不觉中建立音高概念,提高听音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变静态听赏为动态的模仿——即音乐中呈现的动物形象“模仿秀”,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不再孤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到畅所欲言,在润物细无声中自信心、自主思维的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消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增强的音乐同人們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二泉映月》虽然是一首优秀的中国作品,但也能使外国人产生同样的情感。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该曲时,就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断肠之感”。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乐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三、从生活中取材,展开创新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动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学生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XXX”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XXX”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四、加强“内心音乐感”,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思维是需要依赖于记忆的。记忆是人们进行心理活动的重要条件。我们常说“胸有成竹”,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靠记忆,竹子的形象在画家的头脑中储存起来,画家这“一挥而就”,只是对已经储存的信息进行提取而已。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对音乐的追踪和理解就必须依靠记忆完成,即当音乐声停止,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后,在心里仍然保存着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凡是音乐家,他们的音乐记忆都是超人的,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在记忆中写出来;莫扎特能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忆下来。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的记忆能力可以采用听记旋律的方法。在学习歌曲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第一遍听歌曲唱了什么?第二遍听,随老师做节奏的强弱练习;第三遍则边听边做动作,学生在反复的欣赏后,很快记忆了歌曲旋律,学会了歌曲。
  五、在音乐活动课中,拓展教学空间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编创歌、舞、音乐剧。音乐活动课应特别注意音乐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它有助于学生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开展音乐活动课可以有效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六、小结
  在教学时要将激发学生情感的环节纳入到教学内容及教学全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感受美、表现美,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之所需、用之所需,更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04:26 , Processed in 0.649976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