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08:5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9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A组;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B组。A组中,男61例,女32例;年龄范围是46~78岁,平均(52.16±2.36)岁;病程范围是4~11年,平均(6.22±0.15)年。B组中,男60例,女34例;年龄范围是44~79岁,平均(52.38±2.15)岁;病程范围是3~9年,平均(6.10±0.25)年。对比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A组给予常规护理,即环境护理、用药监督、生命体征监测、注意事项告知和应急处理等。B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首先综合分析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全面的防范对策,详细如下。
  基于以上风险因素,该研究中B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为:①完善多项管理机制:确立风险评估机制,应包括护理人员和医院两方面。首先,强化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机制,以发现护理全程的风险隐患,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防范对策探讨,加强其防范意识和能力。其次,医院管理应强调以患者为主体,定期组织交流会,以征求患者的护理意见,并给予及时改正[2]。此外,医院应加大投入硬件设施,如防滑垫,电视等,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度。②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即可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可采用书面资料、PPT、讲座、宣传画等方式进行,使其充分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原理、注意事项等。并告知其心血管疾病的不稳定性及可能出现的后果,使其做好心理准备[3]。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疑虑,并给予相应解答。定期询问其对病区环境的整体感受,以此为基础,及时优化病区环境。③提升护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制定全面的操作制度和流程,使护理人员实现规范化操作。组织其进行技能培训,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静脉输液等基本护理工作和文书书写、护患沟通等专业技能。为其普及规范书写文书的重要性,使其了解护理记录对于患者病情康复的指导性。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其规范自身行为,主动尊重患者感受,并利用文明语言、真诚关怀和细致化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进而拉近护患关系[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具体包括给药问题、违规操作、非计划拔管、碰伤、文书问题和跌倒等。记录护理2个月内的投诉例数,以此计算投诉率。利用自拟表格判定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态度和蔼度、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服务全面性等。满分是100分,满意计86~100分;较满意计66~85分;不满意计0~65分。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风险发生率
  A组的各护理风险发生率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患者投诉率与护理满意度
  A组的患者投诉率为8.60%,B组为1.0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8.17%,B组是97.87%,对比差异有统計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中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全面性分析,得出以下护理风险因素:①医院方面: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年龄偏大,要求住院环境的舒适、和谐和安静。但医院病房内的噪声较大,相关操作又会造成患者的反感,所以容易引发医患矛盾[5]。此外,医院作为公共场所难免会出现人多嘈杂等情况,致使患者间产生摩擦。而医院内部缺少专业人员解决该种情况,因此促使不良事件发生。②患者方面: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发展快,随时可能出现猝死情况[6]。住院期间,患者与家属普遍认为其病情可以显著控制,缺乏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旦发生病情恶化等情况,患者与家属便会表现出难以接受和理解等反应,进而加剧医患矛盾。而部分患者未得到充分的心理支持,家属与护理人员未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在疾病折磨和医院环境难以适应等多重影响下,其可能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进而引发与医务人员的冲突。此外,部分患者不遵守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不配合医务人员工作,经常擅自离院,不仅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等严重后果,还会对其他患者的正常休息造成影响。③护理人员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坚持正确的技术操作,未执行“七对”“三查”,致使输血、抽血、发药、打针和输液等操作错误[7]。护理人员未与患者及时沟通其病情发展、治疗方案、护理对策和预后性等内容,导致患者无法全面理解和配合诊疗工作。少数护理人员未掌握新技术或是新业务,使其无法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未有效协助医生进行相关操作,进而增加了患者疾病恶化的风险。护理文书关乎到诊治工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部分护理人员缺少规范书写护理文书的意识,所以常出现入院评估失误、医嘱执行偏差等现象。除此之外,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相对较多,但护理人员数量较少,这就造成护理记录不及时、护理措施未落实等结果,进而导致记录虚假、缺失、漏记等情况[8]。
  结果中,A组的各护理风险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患者投诉率(8.60%)高于B组(1.06%)(P<0.05);护理满意度(88.17%)低于B组(97.87%)(P<0.05)。因此,护理工作管理措施可有效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而实施及时、科学的防范对策,其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丽梅.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2015,6(4中旬版):194-195.
  [2] 杨福兵.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分析与安全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4):136-137.
  [3] 杨玉霞.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和安全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4(18):107-109.
  [4] 章小馨.老年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2014,7(1中旬版):308.
  [5] 李桂芳,凌晨,王丹,等.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4中旬刊):2265-2266.
  [6] 王艳.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8):154.
  [7] 梁纪凤.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2013,12(11中旬刊):529-530.
  [8] 李剑,晏静.CCU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2015,8(8中旬刊):236-2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03:07 , Processed in 0.563056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