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西高原森林生物多样性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09:1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06′-33°09′,东经102°38′-104°15′之间;地貌东西差异明显,以中山为主,地形起伏显著,相对高差比较大,属高原地貌,海拨3330米-5588米;气候具有按流域呈明显变化的特点,小气候多样且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降水分布不均,但干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多年平均气温5.7℃,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1.1℃,多年平均降水量720毫米。
  该区植被主要有乔木和草地两大类型,森林主要建群种以云杉为主;灌丛以竹、为主;主要草本植物有松贝、羊肚菌等野生珍贵中药材和食用菌类,还有大黄、羌活等中药材。该区内的森林类型主要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我们主要研究人工林。
  2.研究方法
  2.1样地调查
  人工林分幼龄和中龄两个年段调查,每个林龄的林分布置5个1010m2的样地,每个样地内布置3个22 m2的灌木丛样本,每个灌木丛样本内再布置3个11 m2的草本样本。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乔木的种类、高度、胸径、树龄和个体数;灌木层的种类、高度、盖度和个体数;草本层的种类、高度和盖度。
  2.2土壤调查
  在每个样地内,从地表至1.2m深之间,每0.4m采集一个土壤样本。土壤的物理性状分析:单位体积的土壤干重(m)和土壤饱和含水量(c)均采用环刀法测定,其中m=环刀内的土壤干重(g)/环刀体积(cm3);C=(土壤饱和水重量-土壤干重)/土壤干重;土壤孔隙度O=m/c。土壤的化学形状分析:主要是测定土壤内氮、磷、钾、有机质的含量。
  2.3数据分析
  2.3.1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多样性指数是用简单的数值表示群落内种类多样性的程度,用来判断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标。在清洁或良好环境中,生物种类多样,数量较少;在环境恶化或污染条件下,敏感种类消失,耐污种类发展,种类单纯,但数量可能很大。多样性指数可用来表示环境质量的变化,优点是对物种名称鉴定要求不严格,应用比较方便。当前应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主要是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PilnPi)(i=1,2…n),式中Pi是i物种重要值占所有物种总重要值的比例。
  2.3.2物种丰富度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反映一个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种类的多少,是表示生物聚居(或样品)中种类的丰富程度。本次研究主要采用Gleason指数d=S/lnA,式中,S为物种数目,A为样本面积。
  2.3.3蓄水量 土壤蓄水量(S)主要由土壤孔隙度决定,Si=OHi1/10,式中,Si为土壤蓄水量(mm),O为土壤孔隙度(%),Hi为土壤深度(cm)。
  3.结果分析
  3.1森林物种多样性特征
  本研究区内的人工林主要是密度相同林龄不同的云杉。分析结果表明,同样的造林密度下,不同林龄段的云杉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有真显著的不同。幼龄的云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0.69,1.02;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是0.20,1.49,2.58。中龄的云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0.81,1.17;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是0.20,2.23,4.85。这表明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林龄的增长呈逐年增长趋势。具体见表1。
  3.2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主要指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带来的土壤改良作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见表2),中龄的云杉人工林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幼龄的云杉人工林相比,分别增长了15.79%和70.49%,對土壤的改良作用也非常明显,体现在土壤有机质提高了41.10%,氮提高了41.02%,磷提高了41.27%,钾提高了32.51%,林区土壤蓄水量提高了4.90%。根据上述结果可知,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加,不仅生物多样性在逐渐提高,其带来的生态功能也在逐渐增强。
  结语
  从以上研究可知,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在逐渐增加,其生态功能也逐渐增强。因此,加强人工造林和人工林的抚育是丰富森林物种多样性,增强林区生态功能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彭培好,彭俊生,王成善,等.川西高原森林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4):436-4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6 07:43 , Processed in 0.634685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