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题导学,让初中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08:3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问用语,对比品评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的语言使用都是值得我们推敲和借鉴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文本中的精炼用语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会,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可以从文本中的精妙用语入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品味咀嚼,而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也围绕这一点进行。在这首诗中,作者将叙事和写景融为一体,成为大家传颂的经典作品,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更是千古名句,也是这首诗情感变化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抓住这两句诗中的用词进行提问:“同学们,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哪个词使用得最好?或者你可以试着换一换,仔细体会一下。”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进行替换,例如,有的学生将句子改写成“沙漠烽烟起,黄河夕阳下”,然后进行对比,学生们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作者遣词用语的精妙之处。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抓住文本中的精妙用语进行问题设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于语言的精妙之处有了自己的深入体会,不仅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而且让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问背景,知人论世
  初中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对于有些文本的解读存在困难,究其原因和学生对于文本创作的背景不够了解有直接关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可以直接指向文本的背景资料,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资料了解当时创作作品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阅读文本,获得深刻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出师表》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就从文本的背景入手,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看见文本的题目,知道学习文言文,兴趣就不大,而教师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时期的故事吗?三国时候的诸葛亮你们了解吗?你对诸葛亮是怎样评价的?”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转向诸葛亮资料的搜集。
  在学生们的发言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到了“三顾茅庐”的故事,而就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而且在以后的日子中给予了诸葛亮很大的尊重,让诸葛亮一直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面对刘备的临终托孤,诸葛亮不能推辞,而是担负起更重的担子,决心辅佐刘禅。诸葛亮对刘禅是充满至诚的,对刘禅满怀关心和期望,但是诸葛亮同时也认识到刘禅的糊涂,对其极不放心,所以才写下了《出师表》,在自己亲自率领大军攻魏之前规劝刘禅。”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抓住文本中的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解读,让学生对文本创作的背景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样学生学习文本内容就能更加准确,同时这样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主动探究,掌握了更加丰富的知识。
  三、问细节,见微知著
  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度解读,教师还不能忽略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文本细节描写的分析,能够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以及重点内容有更加透彻的认识,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就可以将细节作为切入点。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进行解读,让教学落到实处,让课堂的效率有效提高。
  《孔乙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小说,在这篇文本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抓住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提问。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同学们,《孔乙己》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和文本中的细节描绘是分不開的,通过细节的刻画我们能够看出作者设计的独到之处。那么,请你仔细阅读文本,找一找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有哪些?”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精读,学生们找到了很多精彩描写的地方,例如,有的学生注意到了孔乙己穿着的变化,这样和教师进行交流:“老师,孔乙己最后是穿着一件破夹袄出现在酒店中的,他的长衫呢?”教师在这位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孔乙己的长衫代表着什么?孔乙己的长衫到底去哪里了?”这样的问题激起学生们的激烈讨论,大家经过交流,认识到长衫是孔乙己读书人的标志,在丁举人毒打孔乙己的时候已把他的长衫脱去了,这也就预示着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内容的细节精心设计提问,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着关键内容进行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深刻内涵,学生们经过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对文本内容获得自己的个性化、深刻性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的高效。
  四、问提示,纲举目张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效果。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的角度很多,其中课前提示语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在教学中,往往会被大家忽略,抓住课前提示语进行提问,让学生可以快速掌握文本精髓,实现深刻理解文本含义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课前提示语进行问题设计。在这篇课文的提示语中编者精心设计了悬念,让学生对吴用和杨志这两个人的斗智斗勇产生了探究的渴望,而教师就抓住这样的悬念设计进行提问:“同学们,在教材中的提示语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中有两条叙事线索,那就是梁山好汉夺生辰纲,而杨志要保生辰纲,那么,最后谁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是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自己的目标实现的呢?”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产生了探究文本的兴趣,大家纷纷走进文本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在大家精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们对杨志在护送过程中费尽心机,小心谨慎护送生辰纲,而吴用却利用天热以及密林的有利条件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有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抓住了容易忽略的课前提示语进行问题设计,而学生就在问题的引导下,第一时间抓住文本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而言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上的问题设计至关重要。好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清晰的思路,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抓住文本解读的重点,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内容,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导学,让语文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殷军.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7,(27).
  [2]梁胜坤.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0).
  [3]刘冬梅.平等对话·巧妙引导——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2009,(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14:16 , Processed in 0.700708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