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留守儿童问题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5 08:2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旧型城镇化过程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定义,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4年以前,虽然我们也强调城镇化,但它更多的侧重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城镇化,对“人的城镇化”重视不够,我们称之为旧型城镇化变成了圈地化,光有城市建筑的城镇化,没有人的城镇化。在2009年,据统计中国的城镇化率是46.59%,这个46.59%,其实可分两部分,城镇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只占33%。城镇非户籍人口占到至少2亿人,虽然生活在城镇,却不能享受和城镇户籍人口同样的待遇。我国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处于“半城镇化”状态,转移到城镇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不能和城镇户籍人口完全一致,常常面临住房、社会保障、就医、养老等方面和城镇户籍人口的差别待遇,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由此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成长方面的一系列困境:

1.1旧型城镇化是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亿多的农业转移人口未获得城镇户口,因为没有城镇户籍,农村转移到城镇,未获得城镇户籍的农民未成年子女,在城镇顺利入学的困难较多,同时,一些父母打工创业,工作不稳定,时间不固定,工作繁忙,孩子留在身边还可能影响工作及收入,只能把孩子送回农村原籍入学,客观上造成了父母和子女城乡分居的局面。

1.2旧型城镇化过程中,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较大影响

很多农民工家庭,父母一方在城镇打工,离农村老家地理距离遥远,未成年子女在农村家庭生活,在农村学校入学,父母和子女天各一方,客观上造成父母无法对子女及时进行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农民父母进城后,因为收入不高,工作又不稳定,本身的经济收入常常无法保障,无法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子女提供较好的物质资金支持。同时在旧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出现“空心化”,有数据显示,在农村人口中,留守儿童有5800多万人,留守老人有4000多万人,留守妇女有4700多万,大量的“三留人口”使我国农村发展出现“空心化”。在农村的长辈,文化水平有限,并不利于孩子的培养。未成年子女的学业教育、性格培养都受到不小的影响,由此引发留守儿童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落后,产生一系列问题,这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2.1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途径

新型城镇化和旧型城镇化的区别点在于,新型指的是“人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强调让城市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待遇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大量人口的聚集,各种需求将带动工业和服务业的大发展,由此将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大量、稳定的就业岗位,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的收入将因此稳步提高,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

2.2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也就是说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就算未能获得城镇户口,仍可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将城镇常住非户籍人口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享受和城镇居民同样权利和义务。下一步居住证制度的全面推行,将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和城镇户籍人口一样的入学、医疗保障,有力地避免父母与子女的分离,促进留守儿童重新回到父母身边,这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都有较好作用。

2.3发展中小城镇,使农民就近城镇化,避免留守儿童问题出现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它因城镇化而产生,因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而产生,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也必将消失。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是让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但是以目前国家的财力,问题一次性解决,同时让5800万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也是不现实的,这必然是漫长的过程。

我国面积辽阔,因为民族、气候、经济不同,城市间的差距较大,各城市的人口、面积规模、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让人口在城市之间合理布局,在城镇人口分布上,要设法把城镇人口安排在中小城市,因为中小城镇数量巨大,可以容纳大量人口生活,要避免人口不加限制的涌入大城市。空间上也要合理分布,不能全部集中在东部沿海,而应当沿海和内地合理布局。利用小城镇发展这个平台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吸纳农业转移劳动力就近就业,作为政府来说,要加大对小城镇的扶持力度,把资金、社保、教育等资源向小城镇倾斜,使农民就近城镇化,避免打工农民因为外出打工,而无暇照料子女的问题,农民在小城镇大量就业,既解决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工作收入问题,又方便父母照顾子女,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破解“留守之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7-10 04:09 , Processed in 0.517285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