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个性化写作的教学方法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8 11: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学生写作现状
  习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缺乏的学校。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去过的著名景点或者身边的某一处景物,并要求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前辅导课,教师可以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详细说明,讲解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有代表性的美篇佳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学生的写作情况反馈却不容乐观,学生在写作中对于细节的表述不够准确,行文表述较为平淡,写作态度过于应付了事。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物的描写都把握不准,主要是学生不懂得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或者说,就算找到了事物的特点,也不知道该怎么写。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习作有这样的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从这点可以看出,不管是写人、状物还是记事,都应该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而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能力。
  二、提示词的写作手法
  写作仅从写作方法、示范示例等常规教学方法入手,很难让语文功底不深厚的学生学会抓住特点写具体、生动。教师可以用一些载体为学生设置台阶,让他们顺着台阶往上走,通过这样的载体,学生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培养他们习作的信心,并慢慢地学会这样的写作方法,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用提示词的写作手法,给学生提供几个关键词,学生根据关键词编写一个故事或者记叙一件事情。这样的情境作文,有方向性,有指向性,还能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更乐于写。教师通过“事物+性质”这样的词汇联结提示,先帮助学生寻找事物的特点,设置一个台阶,然后让他们根据作文命题抓住特点进行练习。
  三、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在作文课堂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的写作内容千篇一律,写作题材与内容很相近。在写英雄人物的时候,他们第一想到的可能都是一些著名的烈士,然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写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内容只会降低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得高分的作文往往都是别出心裁,有自己的见解。写作不仅需要作者在选题内容方面与其他人不同,连所选的人物和事件都要精心设计,需要有自己求异思维能力,通过不同的思维去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把最先能想到的案例排除,选择其他人知道但并非很了解的一些案例作为作文的论据会更有说服力,也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给出高分。
  思维能力的锻炼是在作文课上要让学生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想到一个事物的时候要联想多个不同的事物,用一些词语和句子将它们串联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就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在这种联想串联词语的锻炼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技巧和对于事物的情感以及将自己的语言积累、知识积累,还有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进一步融合。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在思维碰撞中,也会让其他同学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思维的价值。
  习作按照类型可分为写人、写景、状物、叙事。根据不同的事物特征可从人物、景物、物体、事件四个方面进行归类。教师以学生熟悉的为主,例如,人物就是妈妈、爸爸、老师、朋友等,针对这些事物共同探讨,确定事物的属性。然后进行整合,按照不同的阶段或者学生能力的差异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
  1.情境作文教学
  要写好情境作文,首先要从写作教学的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或者对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引导性回忆,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而获得情感体验,继而进行写作训练。在确定好“物、性”联结的内容后,针对特定的事物进行情境的创设,如写“爸爸、胖”这一词汇联结时,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爸爸的外形与胖的联系,指定学生进行模仿,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给学生一种体验,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尽量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找出学生熟悉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2.学生自由创作
  习作训练后,让学生自由创作。语文课标中对小学中段习作要求是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物、性”联结进行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语文素养不同,肯定在不同的学生眼中也是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体验,还可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进行自由创作,相信一定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3.习作交流创新
  同样的事物,出自不同学生的文笔,肯定会出现不同。这样,自由创作后的习作交流便必不可少。讓写同一种类型的学生聚在一起,共同交流,找到不同并探讨,一定还能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又是一种习作能力的提高。
  4.范文参考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最常用的指导方式就是例文示范,找一些与主题相对应的美篇佳作供学生赏析。根据确定的“物、性”联结内容找出贴近学生生活,容易产生共鸣的佳作,让学生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比,并逐渐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
  5.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对学生习作的肯定和鼓舞,让学生更有自信。教师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多元评价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而评价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建立习作档案袋,记录学生的习作练习手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实践,发现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对题意的准确判断,还能有效提升他们对素材的加工能力,让他们树立习作信心。
  参考文献
  [1]程翔.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J].小学语文教学,2014,(25).
  [2]叶培祥.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
  [3]李静.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2011,(8).
  [4]喻莉,王中华.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2,(16).
  [5]吕艳辉.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5,(15).
  [6]孙雪梅.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14:21 , Processed in 0.731806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