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2:0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组织实践活动,在应用中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到“让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什么是数学的活动经验?首先,“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所说的“活动”,当然要有“动”,手动、口动、脑动。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直观、合情地获得一些结果。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粉刷墙壁》,是学生已经学完“长方体表面积”和“购物策略”的一个综合应用。本活动目的在于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实际调查、解决问题能力。学生首先要通过合作方式测量出有关数据,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必须人人分工合作去调查和采集数据,在活动中各人有指定任务,使活动能有效有序进行;采集数据后,学生进行交流,计算出粉刷面积和所需涂料的量。在收集数据、剖析与对比信息中,学生从中要得出最优购物策略。如涂料的选择涉及不少问题,如价格、耐用期、消耗期等,要让学生体验剖析数目瓜葛来解决实际问题。几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检验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愿望,在没有老师直接监督下,独立自主地界定任务并完成任务,运用综合知识灵活地提出粉刷具体方案。
  由此可见,学生的智慧,不可能仅仅依靠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实践及在实践中取得经验,在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上形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冲突中提高参与度
  在教学中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能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意向。
  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0页的“掷一掷”,在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掷一掷,把得到的两个数相加,求出和,并做好记录后,我立刻向学生提出“挑战”:“我们来掷20次,如果和是5,6,7,8,9,算我赢,否则算你们赢。”许多同学听了非常高兴,认为老师才选5个数,他们选6个数,肯定是他们赢;但是有些同学认为肯定是老师赢……对于谁赢谁输的这个问题学生中会出现两种意见,甚至会产生争论,这时我不急于进行评判,指导学生看书本上第三幅情境图,留意同学之间的对话,为什么老师赢得可能性大?使部分学生的认知产生了矛盾冲突,使他们更想知道这里面藏着的奥秘。这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里面的奥秘,就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引导学生把上面记录好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老师选的数:
  5:1+4=5 2+3=5 3+2=5 4+1=5
  6:1+5=6 2+4=6 3+3=6 4+2=6 5+1=6
  7:1+6=7 2+5=7 3+4=7 4+3=7 5+2=7 6+1=7
  8:2+6=8 3+5=8 4+4=8 5+3=8 6+2=8
  9:3+6=9 4+5=9 5+4=9 6+3=9
  同学们选的数:
  2:1+1=2
  3:1+2=3 2+1=3
  4:1+3=4 2+2=4 3+1=4
  10:4+6=10 5+5=10 6+4=10
  11:5+6=11 6+5=11
  12:6+6=12
  通过组合出的和可知,得到和是5,6,7,8,9的可能性大,而得到和是2,3,4,10,11,12的可能性小,所以老师会赢。
  这节活动课,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验证的过程,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学生活动的时间比听老师讲解的时间要多,在活动中肯动脑,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三、引入评价机制,促进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建议:我们应该有一套评价体系,可以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力图使评价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价值导向,彰显个性,鼓励“扬长”而不是一味“改短”。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全面及时的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相互评价时,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一个数学问题一般都要通过一系列的思考、解答方能完成。评价同学,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的例2: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约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的高多少米?我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学生说,把这道题转化为分数应用题来解决,根据题里的条件,把“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转化为“它的高度是原塔高度的110”,直接列式:320×110=32(米)。同学评价:能把比与分数相联系(1:10=110);一些同学受此启发,立刻茅塞顿开,也可以转化为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原塔的高度是模型高度的10倍”,直接列式:320÷10=32(米);也有同学说,可以用“比”的知识来解决:模型高度:原塔高度
  1 : 10
  ( ):320
  比的后项扩大了32倍,要使比值不变,前项也要扩大32倍,那么模型的高度是1×32=32(米)。有同学立刻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肯定的评价:不仅运用了“比”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又与新知识更加接近。可以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列出方程的形式:X:320=1:10。
  这些思路让每个同学思维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样的相互评价,对人、对己、对全体同学做人都是十分有利的。不仅保护了同学,帮助他人树立自尊、自信、鼓励他人自强;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善于待人,以他人进步为乐的精神。而在自我评价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与同学的认识相对照,与书本上的结论相对照,把自己的解题方法和其他多种方法相对照,能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的自我评价成为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反思,不断总结,能培养学生严于律己,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为学生能养成健康的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在学数学中学求知、学思想、学做人是现代教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只有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对人的全面素质进行开发、提高、培養的过程,一定能让学生在学数学中得到整体性发展,为学生的将来奠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佑清.关于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 J ]. 陈佑清.教育科学研究,2016(10)
  [2] 张文.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J ].新课程(教师版),2007(04)
  [3] 韩焕开.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J ].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6 01:59 , Processed in 0.622013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