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朗读对外语学习的作用与意义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1 09:1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朗读对于外语学习的作用及意义
  本文所提到的朗读,指的是学生出声朗读学习材料的行为。朗读的材料可以是单词,单句或是文章。这些学习材料经常会被反復朗读,目的在于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例如发音,语感,语音语调,甚至听说能力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创始人斯金纳认为,语言学习是在现有的以及新的语言材料中进行刺激与反应的机械过程。基于这种理论基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产生了听说教学法。听说教学法的主要方式在于: 给出简单的,有声的单词或者句子作为模板,也就是所谓的 “patterns”, 通过刺激-反应这个过程不断地练习,直到所练习的新的语言材料能变成不经思考自然而然自己运用出来的语言能力。也就是说重点在于不断的重复和模仿所听到的内容。虽然这种听说教学法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让学生真正明白和能够自由产出目标语言,也与当今的交际教学法大相径庭,但其中的原理还是值得我们在语言学习中有所利用。例如朗读这个学习方式就是借鉴了这一理论,学生不断的重复语言材料,朗读学过的文章,句式以及单词,以达到能够自然而然的对想描述的对象做出相应的语言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更多的是外在的学习行为,那么内在方面,也就是我们的大脑如何处理语言信息也值得一提。按照Genesee和Apeltauer所提出的理论,学习外语的年龄越大,所学的语言信息将会更深刻的保存在我们的右半脑。而我们的右半脑是负责储存视觉,触觉和听觉方面的信息。由于德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开始学习德语时间普遍偏晚,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储存更依赖于右半脑。这也是为什么朗读能有助于德语学习的一点理论基础,因为学生出声朗读,大脑接收到声音和视觉的双重刺激,能够让所学的内容在大脑里留下更为深刻的记忆。
  那么我们以德语学习为例,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朗读的作用可以体现到以下三个方面中:
  1.对语音语调的作用
  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学生有准确的语音,正确的语调,并且能正确的处理抑扬顿挫,那么就能基本断定他的外语好,综合能力比较扎实。反之,外语差的学生,其最基本的反应就是朗读的障碍,即不标准的语音语调。那么想要有准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必不可少。在学习一门新的外语之初,所有人都势必要经历一个模仿的过程,即去模仿母语者的语音语调。那我们在模仿的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反复的练习。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朗读就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读单词,读句子,对大脑产生刺激,形成一个刺激到反应的过程,让学习者能够达到不经思考自然而然脱口而出的效果。同时,朗读不同于默读,需要要求学生将学习材料读出声(至少要是自己能够听到的音量),目的在于一是对大脑进行双重刺激,更好的记忆学习材料,二是通过自己的朗读对比自己的语音语调与模仿对象(例如母语者或者其他试听资料等)之间的区别,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对语感培养的作用
  学习一门外语,语感往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养成的因素。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律,而德语相较于我们的母语中文来说,无论是语法结构还是语音语调都少有共同性。因此在德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经常抱怨德语语序复杂,容易忽略在句子中如何正确摆放单词位置。例如学生在口语表述时如使用到从句,常常不记得将变位动词放于句末,因为中文或者英文中没有这样的语序。究其原因,常常不是因为学生不明白这样一条语法规则,而是在口语表达时由于不熟悉的原因,忽略了这一点而导致表达错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情况,例如否定词,小品词在句中的位置,虽在学习时都了解了语法规则,但由于对语言的不熟悉以及语感的欠缺常常导致学生在词序上犯错误。
  3.对听说能力的作用
  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一贯倡导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即是技能训练,也是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判断是否获得语言综合能力的四个基本标准。这四项技能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朗读对其中听说两项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或者可以认为,朗读是介于听与说之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影响着听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那么朗读是如何影响听说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呢?上文中已经提到了不少关于朗读对语音语调或者语言输出中语感的影响,这些方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对“说”这项能力的影响。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下朗读是如何对听力产生影响的。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听力不好,与其发音不正确有很大的原因。例如,在《德语听写训练1》中Diktat 7有这样一句话:“Ich habe vier Freundinnen.”而从学生听写中反馈到的信息是,有不少学生将这句话写成了“Ich habe viele Freundinnen”。学生所写的这句话也是一句正确的句子,单靠语法检查是查不出错误的。错误之处在于学生没有听清 “vier”和“viele”这两个词。与此类似的还有数字0 “null”和9 “neun”。当这些学生被要求朗读这两句话时会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把这两个单词的读音混为一谈。也就是学生本身读的就是错误的,当然听的时候也就分不清了。所以提高听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在于读,只有读正确了才能听的正确。因此,朗读不仅是练习口语表达的基础,也对听力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朗读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朗读在德语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经毋庸置疑。然而在现在的德语教学实践中,忽视朗读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更好的让大声朗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笔者根据自身工作与教学经验,结合学生针对大声朗读所给出的意见,总结出如下几点建议:
  1.作为教师自身应该先明确朗读对于外语学习做起到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学习语言之初,应加大朗读在教学活动中所占比例,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阶段的朗读技巧,获取并建立正确的语言信号模式。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朗读练习的检测,把朗读能力作为评判语言能力的一项标准,并对学生的朗读效果做出反馈,纠正發音,重音等问题。例如可通过课后练习,课上抽查的方式,检测学生朗读水平进步与否。
  2.初级阶段的朗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进行模仿,因此选择模仿的材料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教师应在语言材料选择上把好关,要提供语音语调标准,内容准确,符合学生水平的语言材料(例如由母语者朗读的德语教学试听资料,教材配套CD等)让学生朗读。
  3.朗读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例如示范性朗读,自由朗读等,也可以选择几人齐读,或者单独朗读。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大脑最清醒的时段,因此将朗读放在早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朗读的材料也可根据学生兴趣进行挑选。
  4.在朗读时除了机械的出声读之外还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单词发音,词句重音,词序语序,动词变位等细节上,以达到强化记忆,改善语音语调以及培养语感的目的。
  5.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朗读计划,或要求学生自己制定朗读计划,例如朗读的时间,频率,长度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定期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传统方法,却也是重要手段。朗读不仅是提高学生外语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外语水平的衡量方式。在现阶段语法领先的外语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因此,为了能够更为全面的培养学生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逐步渗透到外语教学中去,让学生自身引起重视,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Apeltauer, Ernst (1997): Grundlagen des Erst- und Fremdsprachenerwerbs. München: Langenscheidt
  [2]Roche, J?rg (2008): Fremdsprachenerwerb. Fremdsprachendidaktik. 2. überarbeitete und erweiterte Auflage. Tübingen: Narr Francke Attempto Verlag.
  [3]哈军华. 重视朗读提高外语学习与教学的效率与水平. 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3):85-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02:32 , Processed in 0.483197 second(s), 24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