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0:2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生在平时作文中,想拿到高分,除了审题准确,结构清晰,语言有美感,文章的立意也很重要,一篇文章的立意的高低,直接能折射出孩子的内在语文的素养和独特的观察能力。所以如何在平时写作中,拔高学生的立意,从一篇很普通的文章,写到一篇有内涵的文化作文,需要教师去适度引导。
  例一:一篇谈把握“青春”,“青春”如何绽放为话题的作文。一般的同学会结合自身谈,高中学生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如何让自己生命不虚度。层次稍高一点的同学,会利用自己积累的文化名人的素养,尼采说:“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朱光潜先生说:“不辜负世界的恢弘和人生的丰富”我们应该把握青春,让生命绽放,再辅以史铁生等人的事例。这样格局就又提高了一层。其实我要说的是,更高的层次,应该是,不孤立的就把青春看做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个黄金时代,它也可以是一个王朝的黄金时代,如此想来,文章的格局更加阔大,境界也更加恢弘。例如以唐代为例。“人生如此,一个王朝亦如此。贞观之治是大唐的青春之年,它何其璀璨,绚烂。那敦煌莫高窟里飞天的壁画;那塞外远边铮铮的马蹄声;那唐人口中吟咏的佳词偶句;那街衢的繁华富庶,无不彰显着大唐的气韵,尽管安史之乱后,大唐繁华落尽,可它的青春之年,惊艳了一个王朝,一个时代。”如此,把一个青春从个人上升到民族,国家层面,立意大大提升。
  例二:一篇谈一个盲人提着灯笼,在漆黑的夜晚行走,照亮别人,也是避免自己被别人撞到。学生审题基本没有问题,都能知道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于是,一般同学就会从生活中发掘,“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事例。其实,我们不妨把眼界放宽点,那个“别人”为何一定是实实在在的人,可不可以是自然?可不可以是生命?生活的态度等?如果以自然为例,可以试着这样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亦如此。梭罗的《瓦尔登湖》里描述到,那是一片澄明的世界,繁花为伴,青草相依,湖底的鱼儿自由的游弋,天空的鸟儿任意徜徉,这里人迹罕至,保持着自然本来的味道,没有轰鸣的机器的开采和发掘。正是人尊重了自然,保护了自然,自然才回馈人类这一片旖旎的风光,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何乐而不为?”
  例三:谈伯乐,谈人才的赏识,谈知己的话题。学生第一反应是写伯乐如何选中千里马,伯牙的“高山流水”,这些素材看起来,不仅没有丝毫的新意,也没有什么文化内涵可挖掘。这时,可以调动自己的积累,看看可不可以选择一些有文化内涵的素材,让文章有厚重的底蕴。如:看《清明上河图》纪录片,惊叹于张择端那卷气势恢宏的画卷,市井民俗,沙柳小桥,繁华街巷,从容流于笔端,磅礴又不失烟火气息。张择端的伯乐是宋徽宗赵頡,一个精通书画,快山水的帝王,没有他的知遇之恩,也许《清明上河图》的创作不会如此顺利。由此能体会到同样身处宋代的岳飞,他在《小重山》中发出了“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无奈和叹惋;也明白了辛弃疾在《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喟然长叹“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知音,是那“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之人。
  以上列举了三个例子,阐述了文化作文在学生作文立意上的优势,一篇好的文化作文,除了立意,还要有诗意化的语言,合理清晰的文章结构,恰如其分的素材等。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平时训练时,可以就其中一两个方面去着重花时间和精力去要求学生。“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先生的这句话,说的是我们要下笔游刃有余,必须胸中有储备,所以学生平时一定要注重素材的有选择性的积累。
  朱文晋,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17:22 , Processed in 0.544634 second(s), 26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