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差异化思路提升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0 08:2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差异化思路及其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适用性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可见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性。差异化思想是经济学领域里提高企业绩效的一个战略,全球竞争力学家邁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列举了最基本的三种竞争性策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波特在书中指出,对于差异化战略,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即指将运用差异化思路在企业的竞争战略中,提高企业的绩效,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中可以立于优势地位并获得经济效益。
  高校党建工作运用差异化思路,指承认个体的差异化、时代环境的差异化,在组织具体工作时,充分考虑党建工作所面向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具体实际,把党建工作的目标与内容和党员的实际需要、个性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运用差异化原则,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开展“超市化”党建工作内容,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包容性,最大化吸引党员的兴趣,最优化实现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提升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实现组织的目标实现与个体的提高相统一。把差异化原则与党的统领原则有机统一起来,形成既为党员教师提供符合自身需要的平台,又体现党组织主导作用的良好互动局面。承认差异,运用差异,是我们当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
  (一)差异化思路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宏观适用性
  我们的党是一个进步的党,一个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科学发展的政党。而差异化思路的运用也就是我们党在实际党建工作中最核心、最宏观的运用。承认差异化就是根据所处宏观环境的变化,有差异地开展党建工作。多元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从宏观层面上考虑,也就必然要求我们的高校党建工作也要予以差异化的开展。市场上,企业的差异化思路是要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消费主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总之就是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能生产出什么,企业就要生产什么。而差异化思路的党建工作不是全盘或百分百依据党建工作的所处时代背景、所面向群体的需求去提供全部的“产品”或“服务”,而是要在党的总的纲领的指导下,有层次、有步骤、有区别、有差异地提供党建工作。
  (二)差异化思路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微观适用性
  “做宣传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高校党建工作不能“自说自话”,更不应该忽视实际工作中面向群体的客观性,或盲目进行自我认为符合实际的党组织工作。差异化思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用就是要求我们党建工作的开展要从差异的、变化中的实际出发,承认党建主体的差异分布,允许党建工作效果有差异存在,根据差异化来开展有差异、有层次的党建工作。
  从差异化理论的视角看,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就意味着要承认高校的党建与国企、政府等单位的党建工作的开展是有差别存在的。不能把不同群体的党建工作“一刀切”,搞一个模式、一个方案、一个形式。高校党建工作的面向群体以教职工和学生为主体,而教师是一所高校发挥它育人功能的最直接载体。对教师党建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了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包括生活、工作中对其他个体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外围群体对党产生的最直观、最深刻的影响,以及对党的吸引力、凝聚力的影响。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而党员教师存在年龄代际差异、心理素质差异、接受知识快慢的差异、个人喜好的差异、专业学科的差异,以上这些差异都是我们在实际开展党建工作中所必须要考虑和尊重的,不能忽视和盲目,要针对差异,开展差异化党建工作。
  二、高校党组织工作运用差异化原则提升党员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可行性
  (一)“群体”差异化定位分析
  在对高校党员教师进行群体定位分析的工作中,我们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以便对高校党员教师群体进行重新定位,为后面有效开展差异化党建工作提供依据。第一,年龄代际差异化。高校党员教师群体是高校教师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群体。而其中的中青年党员教师又是高校党员教师中的最主要生力军,在高校的教书育人和管理体制中发挥了主体作用。不同的代际群体由于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教育背景和所处的心理阶段、年龄阶段的差异,导致单面化、同一化的党建模式已不能达到其预期的工作目标。第二,专业学科分类差异化。高校党员教师群体按其不同学科专业方向可以分为理工科教师、文科教师、医科教师等教师群体。由于其不同的学科思维和学科专业特点,不同分类的教师群体所具有的特点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的高校党建工作也是要依据其所针对和面向的党建群体的学科特点,挖掘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从而使其党建工作焕发出新活力,提高其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二)时代背景分析
  当今时代处在一个激烈变革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多元化、全球化的转型期,而这一时代下的人民的思想也处在一个转型与变化的端口中。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的鲜明特征,能够更好地指导、规制我们当下的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式与方法。针对当下的特定时代特征与特定的目标群体,制定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时代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就势在必行了。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是推动这个时代的高速助推器。多元化是一种文化上的包容、和谐、共生,而不是文化的分裂。
(三)目标群体分析
  高校党员教师是我们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面向群体。这个群体在高校建设中,承担着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重要责任,他们普遍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民主意识、法律意识,他们在教书育人的高校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这个群体的言行举止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传递效应,也因此决定了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党员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不仅代表着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化和行为体现,更是代表着我们党思想建设以及对外良好形象的树立。要从专业学术上不断强化知识的训练和培养,提升“学高”,但更要注重教师自身的良好道德文化素质建设,加强“身正”,“学高”与“身正”不可顾此失彼,头重脚轻。
  当然,我们党建工作要依据面向的目标群体的差异化,有根據地开展差异化的党建内容方式,但是,差异化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的,差异化的党建工作内容、方式的开展前提必须是在党的思想领导下。马克思主义是全党思想建设的总纲,是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是引领进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承认个体认知程度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差异化,努力扩大高校党建的包容性、人性化。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和有益的经验性总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建模式也出现了一些与当下党建工作现实需要不合拍的问题。高校党建工作的整齐划一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就其现在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所面向群体的差异性,其不合拍的困境也就逐渐显现了。在具体的党建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承认个体的认知存在程度上的高低不等。
  在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上,强调发展党内民主,承认党员个体的个性发展,包容其个性特征在党的纲领下的自由完整展示。党组织要发挥引领个体的个性自由发展,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党员教师在党的领导下独立发展其个性,协调其步调,使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个体个性发展齐头并进、奋力前行的功能。真正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党员与党组织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二者是共生共存的,不是分裂的。高校党员教师应树立这样一个观念:自身的命运与发展是与党组织的命运和发展息息相关的。从某种程度上看,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平要总体保持一种较高的水平和层次。但是,由于我们现在处于激烈变化的转型期,还是有部分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需要党建工作适时适当地予以一定的介入。而高校党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我们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和质量。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也会促进组织中的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此外,组织中的党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也是强化党组织科学发展的有力助推器。一个有力的党组织是为组织中的个体发声的,是组织中个体的强有力的保护者。而一个脆弱、无力的组织无法为组织中的个体提供某种必要的保护,从而使组织中的个体滋生出对组织的不信任。这是我们党要加以注意的地方。而作为组织中的个体,若其思想落后,道德水平低下,则会影响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组织建设的不和谐音符,他所发出的“噪音”会影响到人民对组织的有效信任度,也是组织无法持续发展的因素。所以二者的发展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我们在高校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更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
  三、差异化思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差异化的支部建设
  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时的最基本、最基层的单位,是直接对党员教师发挥党组织教育工作的最有效载体。差异化的支部建设就是要求高校党组织在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时,依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规划、有差异地允许各支部在实际工作中有差异存在。鼓励其支部在党的纲领的统领下,发展其自身特色和发挥其自身与众不同的优势与特点。支部在开展党组织工作,进行思想教育和宣传时,一方面可以采取、借鉴其他成功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更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环境,依据不同的标准将党组织工作面向不同群体进行划分,以便在接下来的具体工作中,有效开展差异化的教育形式。
  (二)差异化的组织活动开展
  党组织的活动是党建工作的基本形式,有意义、有效率、有针对性的组织活动是高校现阶段党建工作所要予以重点关注的方面。根据党建工作的客观规律,逐渐探索出精品党建活动,一方面,要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与适应,使精品活动方式继续发挥它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还要依据现阶段所面向的差异化群体,适时、适情、适当地打造出新的有差异性的组织活动方式,从而使之在面向主体时,更接地气、更具人性化。组织的活动方式既要注重活动的直观有效,同时也应采用隐蔽性的教育方式,通过一个小小的切入口,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将是我们高校党建工作在以后的工作开展中所要注意和重视的地方。
  参考文献:
  杨絮,臧景峰,陈玉群.高校党员教师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13:38 , Processed in 0.505410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