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3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08:3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毛泽东《实践论》的写作背景
1. 国际背景
20世纪初期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欧美社会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得危机形成,造成失业的工人多达四千多万人,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在当时世界各国中,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组织没有注意到本国的实际情况,各国的共产主义组织盲目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生搬硬套,这样的行为已经与马克思主义严重背离。这样的情况直到20 世纪初期才发生了转变。在1935年举行的第七次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条例中指出,各国共产主义小组要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到制定国际工人运动的策略路线和基本的政治路线上,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特色和实际国情解决问题,不能轻易干涉各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事项,不能用僵化的模式方法代替马克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它对中共党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马列著作以及中外学者对马列著作的解读,也为《实践论》地写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2. 国内背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国民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年轻的党组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过程中又接二连三地发生“左倾”错误。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进错误路线继续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革命形势严峻,情况不容乐观。关键时期,为了清除错误路线党中央全面开展党员干部革命队伍思想教育,在党内和根据地民众中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进行封锁的企图。毛泽东同志结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际情况创作了许多文章,以其中正确的革命思想引导中国革命,《实践论》便是其中一节。《实践论》揭露和纠正了党内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基本上清除了危及党的两大思想毒瘤,继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导中国的革命。日后他的这种思想成为党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
二、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1.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毛泽东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在日常生产实践中,人们一点一点地了解了自然,理解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认识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而最终人们又通过实践加深了对这些认识的理解与验证,从而使得这些具有真理性的东西二者得以保存与继承。
人的认识不能离开实践。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就个人而言,认识的来源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方面相互依存。正因为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认识都不能脱离直接经验,也就是说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获取最为直接、最为真切的经验,以此来丰富充实乃至指导以后的生产实践。
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毛泽东认为,人类社会是随着物质世界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实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就意味着人们的认识也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对于人来说,无论是对自身的认识,还是对自然的认识,或是对社会的认识,都是在生产实践的推动下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从浅到深,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在更高的层面推动认识的发展,也就说实践的不断发展给认识提出了新的不同的高层次要求,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问题,进行新的实践,以此产生新的认识;同时,实践不断深入,也给认识提供了更多更深刻的解决方式。
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认为,社会生产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否全面的标准。
人们在实践当中取得的认识或者理论能否反映事物的本质,是否有着客观的真理性,在认识这一个阶段是不可以判断的。要对此进行判定,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只有让理性的认识再次回归到社会生产实践中,置身于生产实践中,看它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认识的总过程而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人们需要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来证实真理,继承发展真理。所以说,实践和认识处在一个不断飞跃,证实与被证实的过程当中。
2.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毛泽东认为,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有两个阶段需要经历,这就是两次能动的飞跃过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可以看到周围景色,可以触摸事物,也可以听到别人的谈话。人们在实践中,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产生感觉和印象,这是对事物的不充分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一个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比较深层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一种通过概念地运用而进行的逻辑分析推断过程。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分开看,只谈感性经验和理论经验,这在认识论上显然是不对的。实践不断发生,人们接触到的感官记忆和头脑中的经验越来越多,这就从感性认识的阶段飞跃到了理性认识的阶段。相比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为重要。认识的目的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的当代价值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
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认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一个重要观点。毛泽东认真总结了马列等人关于认识论的研究成果后,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行继承发展。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而社会实践就是把旧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区分开的最为显著的特点。毛泽东在文中阐明了认识的基础、来源、发展动力、目的等都源自实践。他着重说明了认识不能与实践相分离,而离开了认识的实践同样也不能发生。从这一点上总结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结构,描绘了实践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理论体系的框架。
列宁对马恩的理论思想进行总结后,又研究得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其实就是辩证法。能充分领会认识论是辩证法,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哲学的思维和目光去研究辩证法,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要将唯物论的原理同辩证法的发展原理相统一。《实践论》中关于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辩证法;关于实践形式内部关系的辩证法;关于真理与谬误的辩证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实践提出的新的理论问题而创作的新的归纳升华。
2. 有利于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发展
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不仅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也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邓小平曾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思想与毛泽东的认识论中的观点十分相似。实际上也是对于毛泽东认识论观点的继承。邓小平曾多次在党的会议中强调过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面对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大胆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等等的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既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毛泽东思想地进一步发展。正是因为有了正确思想地指导,我们国家才得以在不到40年之内大跨步发展,我们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令人骄傲的成绩。
3. 有利于指导新常态下的社会主义实践
当今天我们面对经济“新常态”和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时,各种矛盾就表现得更为冲突化和胶着化;面对变化万千的大千世界,有没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这就是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必须学好、用好的哲学。“习近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展示出极为高明地治国理政的艺术。”他强调,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从而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他说任何事情都要从坏处开始着想,尽量得到理想的结果。又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绝对不可以在一些根本的问题上出现重大的错误,一旦出现就将没有办法回去,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这些思想观念和治国方针都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既是对认识论的继承发展,也是将认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例子。
参考文献
[1]王金福.马克思的哲学在理解中的命运[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347.
[2]汤文曙.关于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两个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05):215.
[3]列宁.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0):574.
[4]沈富东.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认识论的新发展[J].天中学刊,1995(01):78.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02:27 , Processed in 0.681104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