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武术教学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0 10:5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小学、初中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比较
  中小学武术教学主要任务就是要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武术操,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以及拳术套路。武术动作的学练,能发展学生力量、柔韧、灵敏、快速、协调等素质,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加大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和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呼吸系统及内脏器官的功能。与此同时,通过武术教学,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于培养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品质,都具有主要的意义。
  那么,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在小学阶段,武术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武术教学内容很多,根据三至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围绕这个阶段武术教学的任务,教材选编了武术操《第一套》贯穿三至五年级始终。三年级只教学习基本动作,包括:预备势、冲拳、架打、弹腿、横打五个动作。四年级开始进行组合动作训练。包括:跳步推掌、弓步架打、弓步撩掌、高虚步架打四个动作。少年拳《第一套》则在五年级开始教学,全套共有八个动作,简单易学。
  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在小学的基础上有了扩展。初中一年级武术操《第二套》是在小学武术操《第一套》的基础上进行选编的。在难度和强度上均有提高。同时把三年级的少年拳《第二套》的几个动作,(难度较大的动作)拆开,提前进行单个动作的教学。二年级安排了少年拳《第二套》,它是以小学少年拳《第一套》的一年级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为基础组成的套路动作,难度和强度均比第一套有所提高,为下一步更高要求的學习训练打下基础。
  二、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打好基础、逐步提高
  教学中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体育课和业余时间,分阶段教授,由易到难,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基本动作、练好基本功,基本功练习中,柔韧性则是最主要的素质之一。就柔韧素质而言,8-12岁为柔韧素质的敏感期。武术组合动作较多,变化较大,练习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首先引导学生把握单个动作的重点,让学生明确身体重心、动作线路的变化。这样可以使练习动作层次分明、清晰、明快、利落。每个动作,都让学生领会发力的方法和要点。多让学生自我练习和两人一组练习,以相互观察、学习和互帮互练,提高学练效果。第二阶段,在掌握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器械训练,不但要掌握套路的规范,而且要掌握套路的特点和运动方法。第三阶段,进一步提高套路的连贯性,尽可能做到刚柔相济、劲力顺达、节奏鲜明。
  三、注意强化口令,深化教学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口令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武术的口令是短促有力,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比如:“弓步冲拳-1”前面的动作名称为预令,后面的呼号为动令。预令应有拖音,除单一口令外,对两个动作的口令要迅速连接,则可连续喊“三、四”。这样使学生听到教师口令,感到必须完成动作,从而形成口令和动作的统一。
  四、武术教学要渗透民族精神
  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先导性和全局性工作。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将未成年人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对象,并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工作贯穿于国民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与此同时,为了促使素质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应该注意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加以改善,真正从小处着眼,将爱国教育、优良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时代精神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工作中,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能够对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在武术教学中积极弘扬民族精神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中小学武术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选择一些养生武术教学方面的内容,如八段锦和健身拳教学,让学生在掌握武术动作、对自身柔韧性、敏捷性以及协调能力加以锻炼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切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学生身心获得协调发展。新世纪,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开展,素质教育改革也对我国武术教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相关武术知识和武术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还应该在其中适当的贯彻育人思想,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作出正确的指引,促使学生养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保证学生在未来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总之,武术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小学、初中阶段武术教学的内容、特点,掌握小学生与中学生的心理、生理不同规律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明确小学教学是武术教学的基础。同时,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武术教学的重视,并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民族精神思想渗透到武术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和指导,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对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贡献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马文友.武术的当代发展与历史使命[J].体育学刊,2011(2):117-120.
  [2] 李先长.我国中小学体育课武术教材教法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15:23 , Processed in 0.682549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