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数学作业实施分层设计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08:5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何谓“分层作业”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正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所以作为我国教育先哲的孔老夫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而分层作业理念的提出也正是基于学生这种差异的存在。
  所谓的分层作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这不仅关乎到作业“量”的多少以及作业“质”的高低,更关乎到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作业完成,及其将来的继续持续化发展。
  二、如何实施分层作业
  作业分层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而一个群体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的个体,如何去实现真正的有效的分层?真正地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面对分层作业的是个人,就要从个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人性化、个性化和发展化的分层作业,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分层作业要体现人性化。
  案例1:班中学生小A在理解能力上确实存在偏差,在计算能力上单单是整数的加减乘除都有较大困难,让他去完成分数、幂的运算作业简直是看天书。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听的非常认真,但慢慢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听不懂,就失去了耐心,转而趴在桌上了。难道神圣的数学大门就这样把他关在外面了吗?
  案例2:班中曾有一位女生代数的计算能力还不错,但从学几何图形一开始就存在很大的迷惑,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分解能力较弱,基本图形稍微变化一下就“犯晕”了,更不要说复杂图形了。如何继续学习几何?几何证明和求解?跟她课后交流的时候她自己也没了信心。
  我们一般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的题目、统一的量,而每个学生理解、应用等能力都有所不同,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作业真正的出发点不应只考虑考试要考什么,也不应单凭教师要求学生做什么,更多的应该先考虑学生本身的需要,他们能运用新知识完成什么?在他们的能力范畴内能解决什么?其实每个孩子都乐意愉快地、成功地完成作业,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那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自信,也是他们今后加倍努力的动力。对于确实是能力非常欠缺的孩子,我们要多给些宽容,可以给他布置搜索相关数学人物和故事的作业,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得到自己的满足感,提高上课参与的积极性;某一方面稍微弱势的,我们要容许她出错,并根据出错的情况设置合适的作业难度,从简入手,循序渐进,从建立信心开始。信心是明天的希望,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分层作业要展现个性化。
  分层作业的个性化主要是指要承认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在作业选择中有一定的自主权。然而,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容易忽略学生的自主选择,总是不放心学生自己,生怕学生做的少或是做不好,或是没有得到如我们所想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于是,教师往往让一部分学生完成这个作业,让另一部分学生完成另一个作业。殊不知,这样的分层作业,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一般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有效调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在某一阶段选择合适的作业组别。只有他们自己选择的,他们才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曾看到一位教师如此布置作业:“同学们,今天的回家作业是把练习纸上错误的地方回去每个订正5遍,明天我们要统一进行解方程单元测试。”可事实上,第二天的解方程测试结果仍然不那么理想,可见,多次订正的作业效果未必是有效的。如果换一种布置:今天的解方程当堂练习结果不是特别让人满意,不过也有不少同学做得很棒,今天的回家作业就是认真复习解方程,可以看看书温习下,也可以做做题熟悉下,明天我们继续测试。这样的话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也给乐于认真复习的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也让他们学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从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两个方面进行分层,较差的学生必须完成基礎性作业;一般的学生能完成基础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基础好的学生努力完成提高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
  事实证明,分层作业具有许多优点,它能让各类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获得成功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从而达到各类学生都能得到较好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当然,它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仍会存在种种弊端,这也是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和改进的。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闫承利.教学最优化实施通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23:24 , Processed in 0.652074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