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3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08:5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概念隐喻理论概述
  1.1隐喻认知观的发展
  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提出了“替代论”,认为隐喻实际上就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比较论”,认为隐喻是对某种相似性的陈述,相当于省略性的明喻。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认为本体和喻体只存在某种相似性,是一种语言现象,与思维无关。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随着认知学理论在西方的发展,隐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认知工具及方法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隐喻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知语言学家提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转换过程,是利用人们通过身体体验及感知的事物来描述另一种抽象、不熟悉的事物,是把源域的内容映射到目的域中。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对于新奇的事物可以有更好的了解。
  1.2 概念隐喻的提出
  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了概念隐喻概念,认为隐喻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语言现象,但这种语言现象的背后是概念隐喻,即语言隐喻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概念隐喻是来自人们具体的生活体验,人们的认知能力是和人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对冷热的感知,当我们听到“受到了冷遇”,或“朋友的话语让人感到非常温暖”,都是通过物理意义上的“冷热”来理解的。所以,归根结底,隐喻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一种思维过程,是将源域的语义场映射到目标域的语义场上,是将两个本不属于同一语义场的概念等同起来。 例如:
  He’s without direction in life.
  I’m where I want to be in life.
  I’m at a crossroads in my life.
  我们通过Journey这个人们熟悉的源域来理解LIFE这一目标域,概念隐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等获得的深层概念,会通过语言隐喻具体体现。概念隐喻通常用A IS B来表示,目标域B通过源域A来理解,这种理解是基于A与B之间的映射, 但源域的语义场只是部分与目标域的语义场形成映射,否则,完全等同就成了同一事物,也就无隐喻可言。
  1.3 概念隐喻产生的理据
  概念隐喻中的源域往往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而目标域属于比較抽象,难以用言语直接表达的概念。人们最初之所以使用隐喻,是因为思维能力比较弱,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述抽象概念,往往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感知及所经历的事情来帮助理解。例如,当我们把东西堆在一起时,堆得越高,东西越多,反之则越少。这样就形成了概念隐喻MORE IS UP; LESS IS DOWN.体现在语言中就有如下的句子:
  The number of books printed each year keeps going up.
My income rose last year.
  He is under age.
  传统隐喻学注意到了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在构成隐喻的作用,喻体是对本体的一种替换,属于词汇层面,没有从思维认知的角度去考虑。认知隐喻学注意到,相似性是产生隐喻的基本条件,但这种相似性不一定是两种事物之间本身存在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事物之间也可以创造出相似性。比如“爱如潮水”,在这种表达方式出现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爱”与“潮水”之间有什么关系。相似性可以是客观的相似,也可以是主观的相似。
  2 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英汉翻译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正确理解英语原文的意思,并将其用地道的汉语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传递原文意思而且要保留原文的风格。传统的翻译教学多以语法结构为切入点来开展教学,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来达到翻译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解翻译技巧为主,如正说反译,反说正译,语态转换,从句长句的译法等。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只关注字词句的理解,忽略了文化背景等因素,就会出现误译和死译。功能对等理论,虽然将文化因素考虑了进去,但没有从思维的角度去考虑字词句及文本的深层意思,这就对于翻译的准确性方面没有显著优势。
  3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教学策略
  由于人类共有的认知能力,人类有相似的关于事物的隐喻方式,也就有了类似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隐喻形象是可译的,隐喻的英汉互译是可行的。就具体的隐喻翻译而言,可以把翻译方法分为直译和意译两大类。
  3.1 直译
  直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方式,直译可以使译文表达方式尽量保持原隐喻的形式特点和文化内涵,既可以保留原滋原味,又能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汉语表达形式。虽然英汉两种语言会受到不同地理文化環境的影响,但人类的思维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所以很多字词句能够在保留形式的同时,把意思准确地传达出去。
  3.1.1 保留原语形象
  由于人类具有共有的一些感知体验,共享一个世界,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对等的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就可以保留原语的形式。例如:
  A policeman waved me out of the snake of traffic and flagged me to stop.
  一位警察示意我从长蛇般的交通中出来,并招呼我停下。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会有用蛇来表示长长的队伍。
  3.1.2 明喻法
  隐喻是一种隐藏着的比喻,隐喻与明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明喻直截了当、明晰易懂,而隐喻较隐晦含蓄。在翻译隐喻时,将潜在的意思表面化,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易懂。例如: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时间如潮水般不等人。)
  3.1.3 直译加注释
  语言与文化相互关联,语言传递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需要语言来表达,有时英语隐喻中的喻体在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如果直译,由于汉语读者对原语形式不了解,无法传递出原语真正的意思。如果在保留原语形式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解释性的文字,则不但可以更好地传递原语的意思,而且可以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例如:
  She shed crocodile tears when she dismissed him from his job.
  她把他解雇时,流出了鳄鱼的眼泪(假装难过)。
  3.2 意译
  英文句子结构中存在许多与汉语习惯表达方式大为不同的隐喻方式,体现了两国人民认识上的差异。这样的英语隐喻如果直译成汉语,一方面不易理解,另一方面容易出现误译,采用意译法来处理,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
  3.2.1 舍形取意
  有时源域的形象不易保留,需要舍弃形象,直接传递意思。例如:
  He said the old car was an absolute dog to drive.
  他说那辆车开起来绝对是个蹩脚货。
  原文中absolute dog 是一个隐喻,如果直译,目标语读者无法理解,因此译者只有舍弃原文形象,译出真正的喻义,这样才能使译文读者明确原文话语信息。再如:lame duck指“任期即将届满的总统”,keep up with the Joneses指“一味追慕虚荣”。
  3.2.2 换喻法
  人们的认知来自亲身体验,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中体现的认知是不同的,隐喻的具体方式也就不同。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变换英语中的隐喻形式,用汉语中相应的隐喻方式来表达,更易于读者接受。例如:
  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
  他像牛一样强壮。
  3.2.3 译为成语法
  成语或四字格是汉语的优势,当英语隐喻中的一些词语或表达方式与汉语结构相对应时,可以通过等效翻译,将原文译为汉语成语或四字结构。如:
  Ass in the lion’s skin 狐假虎威
  4 结束语
  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我们所读所写的大多数文字中,隐喻无处不在。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通过对客观世界某一领域的认知来诠释另一领域的认知。隐喻与翻译有着共同之处,都是一种思维转换过程,从隐喻的角度来思考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提高翻译教学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06:46 , Processed in 1.059800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