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起步作文的指导方法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0:3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小学起步作文写作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起步作文写作教学现状从整体上看是比较可观的,然而仍然有一些方面存在问题。第一,目前的小学语文起步作文都是比较缺乏词藻和佳句的,主要都是一些口水话。第二,目前教师仍然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普遍选择一些网上用于许多文章的语句,俗称“万能句”,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学生的思想,让大部分的学生每次写作文运用的句子都一模一样,并且有些学生会强行运用这些语句塞进不符合那篇主题的作文里面。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刚开始接触作文的时候就被局限了思维,自己的文章里面没有真实情感。
  二、小學起步作文指导方法
  1.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积累素材
  根据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调查情况来看,现在小学生的作文主要靠胡编乱造和抄袭别人的文章。现在的小学生在遇到一篇文章的时候,自身头脑里的固定思想就是教师上课时传达的那些万能句式以及万能例子,从而导致现在的小学生的文章千篇一律,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所以,这种时候,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事物,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就是为写作文积累相关素材。比如,这次考试的作文的题目是《一件有趣的事》,传统教学模式出来的学生大多都会套用为妈妈洗脚、帮妈妈做家务等等这种万能例子,而如果当学生自己亲自在生活中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写出来的文字会更加真实并且富有情感。比如,小明某天去上学的途中遇到一只流浪狗,小明往后的一段时间都会经过那个地方并给流浪狗送一些食物以及和小狗一起玩耍,小明就可以用这件生活里的一件小事来为基础写这篇题为《一件有趣的事》,这样写出来的句子是更加富有情感的,因为这件事是小明自己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所以,学生可以从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2.由多个部分组成整体——分段练习
  政治上曾经论证过一个道理就是多个部分构成整体,整体要好,它的每个部分都必须要做好。所以学生要写好一篇记叙文,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运用分段教学。教师可以把一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进行教学,不同段落的写作技巧自然也会不同。比如,在一篇以《我可爱的小黄猫》为题目的文章进行写作时,在描写小黄猫外貌特征的一个段落时,大部分学生的语言会显得直白无趣,比如“我家有一只小黄猫,它有黄色的毛,有胡须,有两只眼睛”,这样的句子就会显得文章没有深意和趣味。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时就可以这样给学生进行改正“我家的新成员是一只黄色的小猫,我给它取名为毛线,因为它毛绒绒的黄色毛发就像是妈妈织毛衣用的毛线团,毛线还有一对圆鼓鼓的眼睛,它时常用它那双眼睛看着你,仿佛在说它饿了……”,这样的语句会让整篇文章加分并且文章更显得生动形象。这样分段教学的目的是避免整篇文章教学的大工程,这样把每一个部分做好,整篇文章的质量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适当运用分段练习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同学们之间互相修改——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办法就是让同学们分组,比如三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内互相交换作文让对方修改。通过心理学家研究报告显示,每一个人在自己作为评委这一类有主导能力的职位时,自身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这个时候让他们交换文章互相为对方修改,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鉴赏能力,这种形式对提高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效率也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虽然有点不如人意,可是如果通过从生活中多积累写作素材、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分段教学、同学们相互之间修改作文等一些措施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单俊宁,鞠喜见,山东荣成第三十二中学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6 03:47 , Processed in 0.625547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