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3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教育心理学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4 09:5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性
  研究方法的创新无疑是推动一门学科前进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还有待加强。我们几乎没有自己独具开创性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大多数都来自基础心理学,脱离了教育教学的实际。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研究方法仍偏重于定量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受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在实际研究中定量的方法占据主要地位,并未真正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研究手段缺乏现代化程度。尽管当前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使用了诸如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手段,但他们使用更多地局限于数据统计和分析,在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中的使用还很有限。
  (二)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
  教育心理学在初创期主要是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后来许多心理学家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开展研究。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倾向于以基本理论为前提,以学习心理为主流,同时兼顾教学情境中的心理问题。我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不仅重视学习心理,而且对品德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日渐重视。但对这些课题在逻辑上孰先孰后,分量上孰轻孰重,尚未取得共识:有的偏重于学习心理,有的偏重于品德心理,有的转向教学心理,这表明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庞杂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科学研究缺乏本土化
  尽管我国的教育心理思想源远流长,但是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却是“舶来品”。我国解放前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停留在吸收和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桑代克的联结论、早期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成为该时期教育心理学思想的主流。建国以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过去借鉴西方转为向前苏联学习,重建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而且全盘否定西方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心理学在我国受到严重摧残,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广泛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二、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创新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定量的研究方法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客观化和精确化,但是教育心理现象不仅仅表现出不相容,更多的是相容。因此单纯使用定量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心理研究中的问题。第二,增强研究手段的现代化,提高研究效能。传统的研究方法要继续保留,同时应该利用新技术来创造新的研究方法。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不仅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极大方便,也为定性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支持。传统的研究方法要继续保留,同时应利用新技术来创造新的研究方法。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不仅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极大方便,也为定性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支持。如在运用调查法时,可借助网络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调查的取样丰富,操作更为经济和便捷.
  (二)树立科学研究的整体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知、情、意、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身心统一和人格健全的人,应该树立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观来研究教育心理现象,反对把现象孤立起来进行元素研究。例如,我们不仅要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学习,也要从动机、情感和意志的角度上在整体中把握学习的本质;要在整体中研究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自我监控技能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的有机结合等等。
  (三)逐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第一,明确我国教育心理学与国外的差距。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绝不是简单地“拿来”,而是需要分析和比较中国人与外国人教育心理方面的异同,以中国人为被试,重新验证国外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第二,充分认识我国研究对象的特征。认真了解我国学生和教师身心发展的特有的心理现象,面向社会和实际进行研究。同时也应吸取我国教育心理思想发展史中的有益成分,结合实际,开拓一定范围内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领域。第三,建立一支跨地区、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许多国内的课题都需要研究者们互通信息和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种协作能帮助我们揭示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中国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逐步构建本土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张春興.从思想演变看教育心理学发展宜采的取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
  [3]张爱卿. 20世纪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4]叶浩生.21世纪教育心理学的十大研究方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1).
  [5]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6]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8]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9]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10]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11]Robert Slavin.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12]景怀斌,张长友.西方心理学百年发展的思路与思考[J].国外社会科学,201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07:07 , Processed in 0.668872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