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语文之舟在“网”上航行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11:2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在信息环境下,便于收集資料,使学生课前有准备
  网络上的信息太丰富了。让学生对每一篇课文都设立一个文件夹,利用网络让学生自己去网络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比如,在学习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有的学生收集了韩愈的生平,有的学生收集了韩愈的名言,有的学生收集到祭文的文体知识,有的收集了写作背景等等。这些材料有图片、音频、视频,资料非常丰富。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放在QQ平台上,通过同学的交流讨论整合之后,他们收集的资料就非常完备。
  有的学生还把课中重点字词的解释、生字词的注音、精彩语段赏析、作品技巧的品鉴都上传到QQ群里,有的同学对课文中的表述进行质疑,同学共同参与讨论,这样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学习《祭十二郎文》这篇文章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有利于学生明确课堂上的学习目标。
  二、在信息环境下,便于创设情境,使学生课中有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网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学习。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
  信息技术正好能满足这个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图文并茂的画面,再伴以音乐渲染,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相生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学《娜塔莎》时,我利用网络创设情境,播放娜塔莎参加舞会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注意影片中人物的表演,并对照课文中人物的描写,就能将抽象的文字描写在影片中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便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领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这样面对情境,学生兴趣盎然,自然调动了各种感官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我教学的钱钟书的《论快乐》一课,首先播放一段“拍手歌”的儿童音乐,让学生回忆过去,回忆童年时的快乐,然后学生交流,为什么童年时快乐而现在不快乐了呢?或者快乐变少了。展示课件,听课文朗读,体会钱钟书的快乐观,我们将如何做到快乐,播放尼克胡哲的人生经历,看视频,感受他的快乐观,以此观照自己的快乐观,从而提升对自身的认识,提升对困难的认识,提升对快乐的认识,并与作者、同学的快乐观产生共鸣。学生在课上投入情境中,充分体验,亲感经历。这样,他们就会盼望着下次情感体验的到来,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对语文课有需要,那么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有了。
  三、在信息环境下,便于自由交流,使学生课后有延伸
  在语文学习时,“课内教学”与“课外作业”就像两条腿,只有“两条腿走路”,才可能走得稳、走得快。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课外作业少不了。经过思考与尝试,我设计了几种学生感兴趣的、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新颖的作业。
  比如,在上完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后,就布置了一个让学生“争鸣”的问题:“有人认为,李白在面对政治失意的时候,经常会发牢骚之语,虽有不慕权贵的节操,却没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你的看法呢?”
  利用网络,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讨论,共同作答。
  有时也让学生在网络作业平台上,对作业互相批改,写上批改的意见,推荐好的作业,写明推荐理由。
  有时也针对一些同学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比如“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文中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诗中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等问题,引导学生该从哪些方面思考,从哪几个步骤作答,怎样答才尽可能地多得分。
  老师在这个平台里要极力营造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中激活思维,提高合作的能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乐”中学习,在“学”中受益,在“学”中提高。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在信息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解放头脑,解放心灵,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释放自己的能量,挖掘自己的潜力,体验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在信息环境下,语文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改变,学生在课前上网收集资料,课中利用资料,课后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作业,这些都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总之,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让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网络成为教学的良好工具,让语文之舟顺利地在“网”上航行。
  参考文献:
  周益新.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M].语文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玉兵,宁德市高级中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从教高中语文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6 00:36 , Processed in 0.565490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