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则“观虫”故事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09:5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是教师的替代,而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阅读中,对每篇课文的理解与感悟都存在很强的个性特点。这主要原因在于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侧重点、阅读方式和程序有所不同。每一位学生的“功底”,包括认知水平、自身知识体系、生活阅历、审美标准和学习习惯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基于这些个性化特点,即便是对同一篇文章,也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感悟。各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更是差异颇多,带来的阅读效应也就参差不齐。
  二、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所在,语文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置于教学重点目标中。多数教师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中的课文作为理论依据,注重的是文中字词句的学习,文章段与段如何组合特点的分析,语法修辞的训练等,然后把所学的知识慢慢转化为能力。常常是把教学文本格式化,如:分段、写出段落大意、提炼出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方法……把鲜活的教学过程固定为一种模式,甚至作为终极目标,走入肢解、分散的教学误区。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现代阅读观、信息论以及应用心理学的教学中的引进,需要教师们重新认识阅读能力提升的渠道,汲取新的教学策略,探索出适用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理解、记忆、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三要素,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必备的基本功。要让这三项基本功能落到实处,首先要做到顺应学生的阅读心理。“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一种选择过程,是一种心理语文的猜测游戏。”
  这些都让我们明白了,阅读并不是全部的汲取,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由选择、信息筛选的过程。由于学生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淀,不同的阅读状态和兴趣,表现出不同的信息选取状态,哪怕对于耳熟能详的文章,也表现出不同的感悟状况。即阅读同一篇文本或一册书时,领会的绝不是所有内容,而是各自喜欢的重点词句、文中的观点、及至于主导思想。对同一读物,在读者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境下的阅读也有不同的侧重与领悟。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同样,因他们的生活环境及家庭条件不同、个人涉及程度不一样,必然形成认识上的差异,在阅读中产生不同的语感,对阅读材料呈现不同的取舍。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的过程是用自己大脑中的储存(知识经验)与阅读材料加工,经过思考内化,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结合此观点来看教学,教学活动应该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虽是一篇普通的文章,但在学生眼里,也许可以透过它来认识一个崭新、丰富的大世界,而教学仅仅限制于一个短暂时空里完成,那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择取内容,让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的筛选过程,这给教学实践中带来的启示:
  1.优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的量与面
  教师多为学生选择些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理解能力的阅读内容。除了生活气息很浓厚的常见文章外,可以循序渐进地介绍些文学作品,让孩子慢慢由浅入深接受这些作品,从而与孩子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尽可能更大范围的接触和领悟,递增阅读量,扩大课外阅读面,让学生在更广袤阅读世界里畅游,接触丰富的信息,提取有助于自己的材料。在小学阶段,课内阅读的300篇文章也只有三四十万字,这对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是无法达成的。
  2.降低阅读要求,保持持久的读书兴趣
  阅读中不必要求全部的掌握和精通。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这里的“好读书”,是有兴趣,喜欢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课程标准》重点提出的要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肉容,设计不同的导入和阅读方式,渲染文化背景,用课文本身的魅力去赢得学生,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和探索的欲望。不追求教学的表面和形式的花样,不求课文学习的面面俱到,而求学生兴趣保持的持久。“不求甚解”不是不求“解”,而是不过于“解”,因为过于精到的解,包括内容、中心、段落,思想,会给小学生带来理解的难度,而疏于读书,钝于思考。
  3.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提高阅读水平
  虽然要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但因学生个体差异,阅读的兴趣爱好不同,为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除了尽量豐富些,还要留有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给予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不同的体验与创新,从而形成独到见解,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三、注重阅读内容和生活经验的结合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学科,语文阅读内容要与时俱进,要与学生的生活步调一致。而现实中脱节情况严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多做工作,及时对阅读内容更新和适当取舍,保证学生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的一致性。陶行知先生的“世间万物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一本活的书”这个说法也说明一个道理:我们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沟通学生的生活体验,以促进课堂对话的展开与深入,切实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惠芳.《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吕艳.《关注学生生活体验提高课堂阅读效率》,《读与写旬刊》,四川《读与写》杂志社,20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22:46 , Processed in 0.610700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