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08:5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教学内容枯燥
  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一般只重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忽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倾向于选择易于完成教学任务的竞技运动项目,如跑步、蛙跳、跳绳等。教学时往往一个项目重复进行,整个过程非常枯燥,致使学生感受不到丝毫的运动乐趣,运动、锻炼的积极性也大大下降。
  2. 体育器材启用不够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外受伤在所难免,为避免承担责任,一些学校便禁止使用具有危险性的体育器材。此外,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受伤,往往也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够重视。在2011年举行的一场国际小学生足球对抗赛上,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以大比分告负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不同情况的生理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学生平时缺乏体育锻炼。
  3. 缺少监督
  当前,学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没有严格的考核方式,致使体育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不恰当的教学方式,结果严重削弱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二、对小学体育内容的解析
  新课标从设计理念和思路上对传统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改革的要点是以健身育人为主旨,集健身、健心、健智、健美于一体。同时,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和体育教学的特点,将体育与健身课程划分为5个部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课标根据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着重让小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在运动技能的训练上,以身体练习为主,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对运动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体能水平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进行体育锻炼,使之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新课标还要求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及调节情绪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在日常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形成尊重他人,与人竞争、合作的良好习惯。
  三、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选择小学体育内容的标准
  小学是学生为提高身体素质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健身性
  健身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进行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的本质体现。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同时,通过体操、跑步、武术、跳绳、踢毽子等项目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和反应能力,使学生达到不同的运动水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水平一阶段发展学生的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水平二阶段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水平三阶段发展学生的速度和平衡能力。
  2. 科学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和发育阶段,因此,对于体育课程的内容要有选择性,要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对学生身体成长有利的体育项目。首先,小学生的身高增长很快,若选择不合适的项目,会对他们的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其次,小学生在体能、速度、力量等方面的能力较差,若项目不适宜,就会使他们的身体受伤,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因此,只有科学挑选体育教学项目,才能有效达成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实现学生体育素质的不断增强。
  3. 灵活性
  由于新课标没有对教学内容提出硬性规定和具体要求,因此,在设置水平阶段时,教师应当根据已有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只有这样,体育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 趣味性
  教师所选的课程教学内容要能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遵循趣味性原则,以提高学生运动的自主性,并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
  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外界生活的关键时期,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还处于成长期。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其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竞争和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
  2.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和基础运动技能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他们好动,且缺乏耐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能技巧,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也尝试主动探索,最终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新课标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应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5个方面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这些创新要求一方面是促使小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促进小学体育教师素质提升的有效方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树立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志强.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12).
  [2] 胡琼辉,卢鹏飞.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体育开展及教学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1).
  [3] 孫睿.浅谈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的管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
  [4] 陈柱清.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学园,2013,(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23:12 , Processed in 0.727879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