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3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校土木工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08:5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土木工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需求现状与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土木工程技术装备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领域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国际工程市场的承包份额稳步提高。以交通土建行业为例,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承担的国际工程项目遍及所有发展中国家,涉及领域有建筑、铁路、道路、桥梁、港口码头等。尽管如此,土木工程领域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问题,也是这些涉外企业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探索和实践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必须积极应对的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2]
  2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讨
  虽然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能较好地满足自身的专业定位,且已顺利通过了住建部的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但从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以及《华盛顿协议》的要求来看,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与改革。鉴于此,在全校开展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方案)制订工作的背景下,以《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3]为依据,针对应用型国际化专业人才所需求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我们提出了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国际化”协同化的培养模式,以期有效彰显“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国际化”的专业特点。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2.1 在满足《专业规范》知识要求的基础上,优化课程学时、精简基本学分,巩固“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特色
  在学校的总体要求下,土木工程专业2016版本科培养计划总学分为175,包括课内学分(165学分)和课外学分(10学分)两部分。其中,课内学分较2012版培养计划(202学分)压缩了18.3%。在总学分压缩的背景下,参照《专业规范》的总体要求,新培养计划对课内课程的设置(学分和学时)进行了优化和精简,具体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科基础课程、实践环节以及专业课程等三个类别中的学时(需要考虑自主研学部分)均能较好地满足《专业规范》中对应的专业知识体系(712学时)、专业实践教育体系(106学时+32周)和专业方向知识单元(264学时)等三方面的总体要求。在学科基础课程方面,课程设置能很好地满足力学原理与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施工原理与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六个知识领域要求,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特色。
 2.2 坚持能力为重、素质为先,满足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覆盖,突出“重实践、有特色”的专业特色
  按照“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原则,将实验(含物理、力学、材料、结构等)、实习实训(认识、测量、工程地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课程设计(按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方向设置)、科研训练(大学生科研立项、本科生进科研团队等)、学科及科技竞赛(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星光杯”、“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一体化设置,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构建以学科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三层次有机结合,并与各类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新修订的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学分达到41学分(96学时+40周,见表1),约占课内总学分的25%。上述内容能有效保障了“重实践”的专业特色。
  在能力与素质培养方面,特别强调了力学修养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共开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彈性力学”等课程共计336学时,远远超过《专业规范》在力学原理与方法领域中推荐的256学时,着重培养学生用力学手段分析功能问题的思维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模式方面,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翻转式等新模式,实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上述内容形成了“有特色”的专业特色。
  2.3 以土木工程本科留学生教育为载体,选派教师赴国外进修、引入英文(或双语)教材,彰显“国际化”的专业特色
  我校从2011年开始成建制招收土木工程本科专业(英语授课,国际化专业)来华留学生,已顺利毕业2届学生共36人,现有在校留学生153人。在此背景下,“国际化”教学与全英文授课已逐渐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经过5年多来的留学生教育经验积累,我们在学校优惠政策的鼓励下,逐渐探索出本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些有益尝试。主要包括:(1)鼓励专业教师赴国(境)外进修,培养“国际化”教学方法和手段;(2)积极出版中英文双语教材,尝试中外学生同堂授课;(3)探索小班、全英文(或双语)授课模式,增加英语授课的比重;等等。
  3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而是一个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国际化”协同培养过程,且这一培养过程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的出发点是一致的。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该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艰巨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硬件”方面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这里的“硬件”主要是指学校、教师(重点是专业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2)“软件”方面的国际化程度有待完善。这里的“软件”主要是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培养模式等三个方面。
  4 结语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已于2016年6月顺利通过了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其专业教育质量已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此同时,如何使我校毕业生成为满足专业认证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应用型国际化专业人才仍是一个客观存在、且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建立基于专业认证的土木工程高级工程技术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4]我们在专业评估(认证)和学校国际化办学思想的引导下,提出“知识-能力-素质-国际化”协同培养过程,顺利调整和改革土木工程专业现有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其它相关的培养环节,彰显我校土木工程“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国际化”特色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贺迎春.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人民网,2016-06-02.
  [2] 李国强,熊海贝.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国际互认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1):5-12.
  [3]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江学良,胡习兵,陈伯望,范云蕾.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29-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22:18 , Processed in 0.580236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