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10:1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教学探究活动中,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乐曲、表情誦读、动情讲解、质疑提问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
  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让文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朗读的时间要充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自己的情与理
  现在的语文教学的整个课堂上充斥着所谓“启发式教学”——实质上是“讲问教学”,教师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朗读浪费时间,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他们挤掉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一节课学生的朗读时间少的可怜。朗读练习犹如蜻蜓点水,来去匆匆,如在预习时的朗读,教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呢?学生往往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更别提读通课文了,认识字词了,朗读俨然成了“花架子”。
  学生没有得到充裕的时间去朗读课文至读通课文,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学生无非是一个个“面塑的听者”,无非是用自己的脑袋去装老师的思想,他们体会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情”,悟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理”,长此以往如此剥夺学生的朗读时间,学生必然会失去理解的个性。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把朗读时间交还给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让全班的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玩“花架子”“走过场”。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的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其次,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最为重要的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交还原给学生。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所读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让此时的学生由“听者”变成真正的“读者”,让他们去体会自己的情,领悟自己的理而我们教师给学生担兰“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正如《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
  三、诵读要倡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你可以不必担心儿童领悟不了多少,你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别林斯基)“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文章中的语言都寄寓着、栖息着作者的思想,好的文章无不凝聚着优美的语句、丰富的情感,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对话,引领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思想和谐共振。经典之文传诵不衰就要靠我们教师。怎样才能使经典之文传诵不衰呢?这就需要我么引领学生诵读。
  而诵读的基础是有感情的朗读,只有在情感上与作者的体验产生了共鸣,才能把优美的文章内化成我们自己的语言,然后才能迫不及待地物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而现实是在教师的讲解、分析的基础上获得感悟,这往往只是起了个小小的铺垫的作用。要想把文章“移情”给学生,必须倡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后是有感情地诵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呢?
  教师指导诵读,就要精心选择诵读的内容,要精选那些能与学生发生情感共鸣的文章。在诵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感知课文到理解课文到引起共鸣,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要加强诵读内容的情感体验。要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好课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最好能率先垂范,要求学生诵读的文章教师要诵读下来,以期望文章作者、教师、学生三者达到共鸣。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诵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深层的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在浓浓的诵读中,我们也将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
  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环,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朗读,因为“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才能在教师的推动下和文章发生共鸣,从而达到升华。”学生需要给我们教师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朗读机会!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6 03:08 , Processed in 0.358029 second(s), 26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