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诗意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1 09:5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用诗歌轻叩科学之门
  三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到科学这门课。科学用语和平时的语言大相径庭。为了消除小朋友的陌生感,在科学书中的每一章用一首诗引领小朋友踏上学习之路,让小朋友们感到科学就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闻到、我们可以摸到、我们可以感受到。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中的生命世界》的开篇是这样一首诗,“当我走进树林,眼前一片勃勃生机。无声的树林在生长,美丽的小鸟在歌唱。当我走进池塘,眼前一片粼粼波光。快乐的鱼儿在雀跃,轻轻地水草在舞蹈。你能接下去吗?”哪里有生命,生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生命在小朋友的诗里,伸出手就可以触碰到它。看来科学离我们一点也不远。
  二、用诗歌点燃灵性之光
  科学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观察表象、机械的动手实践、简单的记录实验结果,还需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精神。调动起孩子们好动、好表现、好创造的天性是关键。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心天气》的开篇是这样一首诗,“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树枝摇晃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湖面泛起波纹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通过有趣生动的诗歌,学生惊喜地发现生活中处处看到的现象居然还蕴藏着科学道理,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挖掘其中的规律。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探索,不仅习得了科学知识,还从平面的书本到立体的空间扩展了他们思考的维度。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科学的实践。诗歌的创造性可以激发学生灵感的进发,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用诗歌打破学科壁垒
  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越来越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不断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科融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诗是浪漫的、形象的,科学则是严谨的,有时甚至是生涩的。诗可以把科学知识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加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这样的诗歌既具有艺术的形象性,还具有科学的知识性,它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有效工具。在六年级《遗传与变异》一课中,我曾引用歌德在《植物变异》中的一首诗,他写道:“每一朵花儿既相似又各有异,它们都显而易见地隐藏着一个神秘而强大的规律——一个神秘的谜。”课后学生纷纷就这一主题创造了自己的诗歌。有一学生这样写道:“小阿虎,想啊想,我的眼睛为什么跟妈妈一模一样?我的花纹为什么没有妈妈的绚丽?哦,原来是遗传和变异的魔法啊!”诗歌打破了学科壁垒,给我们留下艺术的享受,拓展学生的表达方式。
  教育的诗意是可以净化心灵的。把诗意注入科学教育,把传统文化與现代科技融合,不仅是为传统文化传播寻找载体,也为现代科技觅得发展的肥沃土壤。教育的诗意是美的,也是善的,它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也是教育的一种品格。有诗意的教育可惠及教育中所有的人,并最终有益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江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6 07:18 , Processed in 0.648031 second(s), 26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