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展学生数学研究能力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6 08:2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联系实际促研究
从生活原型中获得启发,并在生活经验支撑下获得突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在具体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把问题的研究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那么学生一定会倍感亲切,进而会更加关注知识的形成,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去研究,从而突破学习障碍,实现有效学习。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搜集活动,收集有“%”的标签和文字,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活动中产生疑惑,产生需求,为课堂学习研究提供基础。其次,引导学生介绍白己搜集的素材,让学生白行展示解说。“我发现‘郎酒’的标签盒上标注‘酒精度42%’。”“羊毛衫的标签上标注‘羊毛95%,’。”“上衣的标牌上标注有‘面布65%棉,35%聚酯纤,里布lOO%涤纶’。”……第三,组织学生猜想:以羊毛衫的标牌为例,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可能是羊毛衫中羊毛的含量。”“好像是指羊毛衫中羊毛的重量是羊毛衫重量的95%,。”“有百分之一百纯羊毛的说法,所以这里应该是羊毛的含量是羊毛衫的9 5%。”……第四,引导比较,筛选上述学生的不同观点,逐步明晰百分数的大致意义。最后组织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明白百分数的意义,知道上面所列举的例子中百分数的含义。
让学生寻找身边含有“%”的数据,不仅能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关注,更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就生活在大量数学信息之中,只要拥有一双善丁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也会在思考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事例.一定会对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巧用策略促研究
数学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还要落实四基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研究问题策略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掌握研究问题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从而帮助他们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加快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并使学生能够科学、灵活地使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去思考问题,促使问题得以有效突破。
在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练习》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道习题:为迎接学校艺术节开放活动,学校准备把通过礼堂的20级台阶铺上红地毯,已知每级台阶宽30厘米,高20厘米。请你算一算地毯的长度是多少?学生联系实际,得出几个结果:20x20+30x20=1000(厘米),(20+30)x20=1000(厘米),6+4=10(米)。当第三个答案出现时,学生一片哗然:“这个不对,怎么会这么简单?”“好像结果是一样的,1000厘米=10米。”“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的议论是一个值得推崇的花絮。因为学生的议论,势必会促使他们去聆听、去思与,他们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寻找别人的漏洞,并给予反驳。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白己的理由:“如果把横着的20个30厘米平移到最下边,就和6米重合,就是一样长。同样,把竖着的20个20厘米平移到最右边,也会和4米重合,就是4米,这样算就简单些。”学生的解读打开了思维的另一扇门,让其他学生倍感新鲜,也深受触动。同时,这种解决周长的方法也会成为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一个法宝,进而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味道,更有智慧。
三、提出问题促研究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使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举措。仔细推敲当下的数学教材,我们会看到许多没有问题的习题,这是教材编写者预留的空白,是让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的教学延伸,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问题意识的一项根本举措。因此,教师要善丁利用教材资源的优势,科学地引导学生提出适宜的、有新意的数学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出白己的观点和疑问,甚至是对教材或其他学习成果的质疑,达到以疑促思的理想效果,促进数学思考的不断深入。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一课时,在组织学生进行常规的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刚才研究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都是由6个面构成的,你见过特殊的案例吗?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尝试着提出问题:“粉刷教室的墙壁会计算几个面?”“有没有5个面的情况呢?”“生活中你遇到过4个面的吗?”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对于有二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有没有比运用计算公式更为简洁的计算方法呢?学生的白问或提问,都能很好地促进学习走向深入,使原本需要教师不断出示例题来强化的内容,就在学生不断提问、不断思考中得以呈现,并在深入思考中获得突破。而对于特殊的方法,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也能培养学生寻根问底的学习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为未来的生活需要学生有明白是非的意识,未来的学习更需要学生有问题意识,有问题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创新。
四、引导反思促研究
“学而不思则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沣学生反思意识、反思能力的培养,并以此助推学习研究的深入,促进问题研究的深入,使数学学习进入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系列问题,促进学生反思意识的形成,并逐步形成自觉行为。“你的观点是这样的,理由呢?”“有没有思考过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想?”“这个同学的解答有道理吗?结 合自己的思考,看看谁的思考更好、更精 彩。”教师的点拨,会促进学生的反思,也 会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在长期的实践 下,不仅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 反思意识,更能促使学生学会如何从多 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进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通过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和学 习活动的反思,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必要 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敏捷的数学思维, 更能加速学生认知的科学建构。
总之,问题解决是一种结果,它不是 数学教学的终极日标。数学教学的使命 就是让学生在问题研究中发现规律、内 化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 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的探究,强化学生 体验的过程,并把数学思考贯穿于学习 的始末,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研究能力的 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6 00:27 , Processed in 0.663116 second(s), 24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