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语长句汉译中的干扰——以考研英语试题为例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3 09:4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许多参加考研的考生而言,英语长句汉译是颇为棘手的题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得分较低。究其原因可能人各有不同,但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考生对翻译中的干扰(interference in translation)不敏感。所谓“翻译中的干扰”,是指一种语言系统(language system)侵入另外一种语言系统,实际就是原文对译文的影响[1]。译者如果不能摆脱原文的束缚,就不可能保证译文的质量。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甚至认为,干扰对于译者,就如同其对于语言学习者一样始终是最糟糕的问题,“对干扰敏感与否是衡量优秀译者的试金石”。纽氏在著作《翻译问题探讨》中列举了原文在九个方面可能对译文产生干扰。我们结合研考生的英译汉实践,在此举例分析其中的词汇干扰、句法干扰和语序干扰以飨考生。另外,虽然纽马克并未提到标点符号在翻译中的干扰作用,但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的部分标点符号确乎存在功能上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标点符号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干扰项。
  一、词汇干扰
  例1:The gardens of the homeless, which are in effect homeless gardens, introduce form into an urban environment where it either didn’t exist or was not discernible as such.(2013年考研试题)
  原译:这种无家可归者的花园实质上是无定所的花园,它们把“形式”引入城市环境,而城市环境中原本要么没有这种“形式”,要么没有把它当成“形式”看待。
  分析:译文读起来费解,因为读者可能一下子不能领会“无定所的花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花园,还有城市环境的“形式”到底指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译者混淆了词的最常见义项(primary meaning)和语境义项(contextual meaning)。本句中的homeless指人时,意为“无家可归者”,意思很妥帖,但当它修饰gardens时就不能理解为“(居)无定所”,因为说“居无定所的花园”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其实,homeless gardens在语境中应指“无家可归者心目中的花园”,它们并不特指哪一处的花园。再说“形式”,通常情况下,“form”都会译为“形式”,译者很显然也受了干扰,拿过来就用,然而,提到“形式”,总是让人想到“内容”(matter,content),那么,读者就不免纠结:城市环境还有“形式”与“内容”之分吗?细读原文,这里的form似可译作“外貌,外表,轮廓”等,意思是这些花园对于城市环境而言,好比是它的外貌一样重要,这些花园原本是没有的,只是被人们建造出来的。
  重译:这种无家可归者的花园实质上是无家可归者心目中的花园,它们赋予了一个城市环境的“外貌”,这种外貌原本要么不存在,要么并没当成“外貌”来看待。
  翻译中的词汇干扰有时还会表现在原文词汇的词类对译文的干扰,试看下例。
  例2:It may be said that the measure of the worth of any social institution is its effect in enlarging and improving experience, but this effect is not a part of its original motive. (2009年考研试题)
  原译:虽然可以说,任何社会机构的价值的衡量在于它在丰富和完善人生经验方面所起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不是它原本动机的一部分。
  译文不太通顺,主要是受到measure词类的影响,本该译作动词的却亦步亦趋地译作名词,使得译文冗长且生硬。其实,在翻译实践中,为使译文更“达”、更“雅”,甚至更“信”,词类转换通常是一个很重要的翻译技巧,比如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转换、介词和动词之间的转换等。倘若不顾具体语境,偏要拘泥于原文词汇的词类生搬硬套,就会损害译文的可接受性。
  重译:社会机构在丰富和完善人生经验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衡量其价值的标准,然而这种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初目的。
  二、句法干扰
  例3:Since our chief business with them is to enable them to share in a common life we cannot help considering whether or not we are forming the powers which will secure this ability. (2009年考研试题)
  原译:由于我们对年轻人所做的首要工作在于使他们在生活中相融,因此我们不禁要考虑自己是否在形成让他们获得这种能力的力量。
  分析:这是一个主从复合句,主句包括一个whether or not引导的宾语从句和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稍显复杂了些。原译在处理主句时,受到原文句法结构的干扰,把定语从句直接译成“力量”的修饰语,以致译文读起来不通顺。考虑到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妨采用分译,缩短句子长度,以使意思层次更清晰。
  重译:由于我们对年轻人所做的首要工作在于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彼此相融,因此我们不禁要考虑自己是否具有这种力量,以确保他们获得这种能力。
  三、語序干扰
  例4:In Europe, where forestry is ecologically more advanced, the non-commercial tree species are recognized as members of the native forest community, to be preserved as such, within reason. (2010年考研试题)
 原译:在林业生态更为发达的欧洲,没有商业价值的树种被当作当地森林群落的成员保护起来,这一点是合情合理的。
  分析:原译受了原文语序的干扰,采用顺译。虽然读起来比较流畅,意思似乎也还明了,但语气上偏重评价,终究和上下文有些出入。然而作者在语境中提到欧洲,实为客观陈述,叙述者并不想介入过多的主观色彩,把within reason置于句尾至多是一种补充强调,强调preserved这个动词,虽然也有一丝淡淡的肯定,但绝不是原译那种“煞有介事”的评价。
  重译:在林业生态更为发达的欧洲,没有商业价值的树种被视作当地森林群落的成员受到合理的保护。
  四、标点符号的干扰
  例4:Allen’s contribution was to take an assumption we all share — that because we are not robots we therefore control our thoughts — and reveal its erroneous nature. (2011年考研試题)
  原译:艾伦的贡献在于他拿出了一个公认的假设——我们不是机器人,因此可以自控思想——并指出其谬误的实质。
  原句用两个破折号引入一个插入语,译者直接将其对译为汉语,这在语法上似乎也能行得通,并不存在明显的瑕疵,但在汉语中仍属罕见,汉语中常见的是用一个(而不是两个)破折号引出解释说明的部分,如:“今天,他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延安。”相较而言,在英语中,行文时将插入说明的部分镶嵌在破折号之间,却是很常见的。这表明破折号在两种语言中的语法功能并不能完全重合,拿此句来说,就不宜直译,而应该摆脱原文标点符号的干扰,在不损害原文意思及风格的前提下,完全遵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将插入语译成修饰语,置于assumption之前,句子会通顺易懂很多。
  重译:艾伦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因为我们不是机器人,所以可以自控思想”这一世人公认的假设,并指出了其谬误的实质。
  通过以上数例,我们可以较为清楚地意识到翻译中的干扰确乎无处不在,稍不留神就会造成译文佶屈聱牙,甚至理解偏差,从而使译文质量大打折扣。就研考生而言,要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翻译质量,首先要树立排除干扰的意识,时刻不忘翻译的本质是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转换,所以翻译不可能完全逐字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必要时要在不影响原文意思和行文风格的前提下对词义、词类、句法、语序、标点符号等做一些调整,以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更地道。其次,排除干扰还需要掌握一些翻译技巧。有时候,译者头脑里虽然有了排除干扰的意识,对两种语言的异同很敏感,但由于相关技巧的阙如,往往枉自费力,甚至会适得其反。
  注:本文引用“原译”部分取自曾鸣等编写的《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部分取自笔者学生的习作;“重译”均系笔者所译。
  参考文献:
  [1]方梦之.译学词典[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6.
  [2]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23-124.
  [3]曾鸣.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375-4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07:20 , Processed in 0.679611 second(s), 25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