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交流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1 09:4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的现状
  (一)学生无法消化过量的信息
  课堂的信息既有教师的讲解、板书,也有媒体的演示。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不是师生活动的舞台,而成为教师一人的领地,教师主宰课堂,以自己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考。生怕学生想不到、说不好,以“注入式”教学为主,学生只能洗耳恭听,循着教师预设的轨迹进行学习,学生偶尔提出自己的想法,却被老师视为插嘴,要求“下课再讨论”。部分教师追求的“生本课堂”是“满堂问”,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问题的形式单调,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也有老师以多媒体“电灌”,信息刺激过多,学习强度加大,学生负担加重,反而降低了学习效果。
  (二)过于重视课前预设
  课堂教学既有教师的精心预设,也有不可预测的动态生成,而生成往往源于学生对学习過程的反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观察视角表达,从而能产生思维的碰撞。好的课堂是灵动的,不囿于预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表达观点,以问题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打开话匣子,与老师彼此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信息交流方式单一
  课堂信息交流应是多元的,既有师生之间的问答,也要有相互的质疑。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互相倾听与欣赏以及自我反思的过程,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信息交流的方式是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聆听,这种“一对多”的方式缺少学生的参与,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数优秀的学生身上,他们主导着话语权,而大部分学生只是“观众”,缺少交流的主动性。
  (四)没有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部分教师只追求数学问题的表象,忽视了数学问题的思考价值,没有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给学生。问题提出后,或让学生集体回答,或将有价值的问题分解成浅层次的问题,提问过于随意、机械,对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二、影响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的原因探析
  (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他们的兴趣被忽略。小学生对各种事物具有新鲜感、好奇心,喜欢探索未知领域的内容,但他们知识贫乏,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他们对形象直观、充满趣味的游戏活动感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游戏、故事、操作等情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他们的主动思考。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学习活动就会成为一种负担,课堂也会变得无趣,学生不愿思考、不愿参与,就不会参与课堂的交流。
  (二)不能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学科具有严谨性、抽象性、概括性,因而数学学习是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吸收的过程,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探求本质,抓住知识点的联系。部分教师以“一言堂”替代学生思考,缺少语言的引导、支架的构建、情景的呈现,学生有创造性的思考变得少了,具体有:(1)学生缺少自主探索的热情。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理等活动,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部分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没有给学生留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没有为学生营造探究乐学的氛围,学生缺少真切的体验,缺少主动建构知识的经验,获得的只是“死知识”。(2)缺少有价值的探究问题。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多、过细、过于简单,缺少针对性,或不能联系学生的知识背景,不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或与学生生活缺乏联系,不能回归学生的生活,不能关注数学的本质……这些缺少价值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引发学生的真正思考。(3)教师未能为学生的思考架设桥梁。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常会有思考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情况,他们茫然不知所措,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难以找到思考的突破口,而教师没有为学生找到阻塞之处,未为学生设置“脚手架”,学生的思维只能浮于表层,达不到一定的高度。(4)不能利用课堂反馈的信息。一些教师不善于捕捉课堂的反馈信息,对课堂的生成不予理睬,缺少正确的引导。一方面过于重视如何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没有给生成留足空间。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执行教学预设,预设缺少弹性,课堂没有“节外生枝”,难以生成。另一方面,教师未及时应用生成。学生提出想法之后,教师不能及时调整预设,或不予甄别,或全盘否定,不能随机应变。教师只有及时调整教学,给课堂生成腾出空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堂才会彰显生命力。
  三、促进小学数学信息交流的有效策略
  (一)让信息交流面向更多的学生
  课堂的信息量非常丰富,教师要从多角度提取信息,不能依赖于自身的单打独斗,而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汲取集体的智慧,学会研究分析,学会取舍信息。教师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引发学生参与、思考、争辩,产生思维的碰撞。如在苏科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的教学中,教师出示金鱼图、小船图,让学生说说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此时,有学生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因而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教师并未加以否定,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刚才大家在组内交流了数平移几格的方法,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学生说,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因而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也有学生说是看图上的一个点,这点向右平移了9格……接着,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确定平移距离的方法,让学生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往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那么就可以确定图形向此方向平移了几格。
  (二)让信息交流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的信息,提问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如在《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再一千一千地拨、数,直至拨到九千,提出问题:“九千加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从而引出万这个计数单位,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认识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三)让信息交流促进学生关注数学本质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文化背景,对数学学习过程产生真实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行为,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关注数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陈荣芳,何菊芳.小学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误区与解决策略[J].教育探索,200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6 03:59 , Processed in 0.478746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