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08: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社会史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史观(社会史范式)是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史观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从社会多层次演进与变迁认识历史的演变。正如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所说,“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该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社会史是“眼光向下的历史”。
  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人物”,社会史则提醒人们关注“小人物”。如工业革命,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发明家瓦特、史蒂芬孙等大人物,社会史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无产者乃至童工、流浪汉等小人物身上(大众化);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的方面”,社会史则提醒我们不要忽略“小的方面”。如经济危机,以往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危机引起的经济问题上,社会史则引导我们关注危机下的民众生活(生活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史学研究范围被局限在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军事史等几个领域,即便在这些领域,研究的内容也很狭窄,政治史关注的是阶级斗争,经济史关注的是生产关系,军事史大多研究农民战争,思想史则局限于社会精英人物的思想。由此也局限了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开拓,制约着中学生学史积极性的提高和对相关历史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社会史观的策略
  1.对社会史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新教材中和社会史相关的教学资源虽然较丰富,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且在实际教学中多以重大历史事件的辅证性材料形式出现。其中,必修II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教材中最具代表性、最系统的社会史教学专题,该专题内容丰富,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生活,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社会习俗,以及与文化传媒、闲暇娱乐有关的社会生活,所涉及到的社会阶层、行业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与新教材中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关教学内容相比,本专题很难从本身教学内容中抓住一些节点性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提纲挚领的方法将整个史实串联成一个整体,给教学主题和教学重点的确定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本专题教学内容按照衣、食、住、行和生活习俗的顺序,进行有机整合,分别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如近现代服饰的变化,清末是长袍马褂和西装,民国初是中山装,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列宁装,“文革”时期是军装,改革开放以来走向多元化;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一是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传入,二是各个时期中国人迫于形势和政治需要对新生活方式的主动倡导,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有效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变迁的能力。
  2.以研究性学习拓展社会史教学
  历史研究性学习在遵循历史研究一般准则的基础上(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将学生原本在历史学习中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并将历史学习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即“通过所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进入历史世界”可见,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加强社会史教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将高中社会史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效结合,笔者在实践中提出“从乡土史入手,以校本化为目标”的社会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从技术层面看,从乡土史入手有利于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搜集等研究手段的开展;从价值层面看,以乡土史为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情感;从区域性来看,无锡地区是“传承千年的鱼米之乡,历久弥新的工业摇篮”,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积淀深厚的人文资源。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惠山泥人的历史与发展”、“悠悠古运河”、“无锡古祠堂”等主题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社会史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渐兴起的史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不但开拓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多角度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引导人们开始关注社会发展最真实、最基础和最丰富多彩的人类农、食、住、行的发展演变。社会史视角所提供给人们的这种真实、基础和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的历史场景,不仅是中学生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有效方式,而且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深入挖掘社会史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策略,将使高中历史教学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发挥更大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5 20:26 , Processed in 0.480174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