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高生物复习效率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1616

帖子

5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5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6 09:4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图表在高考中的地位
  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各地高考试卷都运用大量的图形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图形的数量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考查方法越来越灵活。2011-2017年全国卷I理综生物试题来看,平均每卷有3.7幅(个)图表呈现,主要包括表格、坐标图、遗传系谱图、装置图、示意图、实物图等,考查形式多样、角度灵活。这些图表多与实验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且部分图表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可见高考对学生图表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有效应用这些图表,以它们作为能力训练的载体,将相关知识点综合比较,既能辅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又能在平时的课堂中训练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以达到增强复习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的目标。笔者以课本中部分图表为例,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上分别分析如何活用教材图表,引导学生对其的重视和运用。
  二、活用教材图表,提高高三复习效率
  1.教师层面上的教学策略
  (1)以图表为点,辐射知识框架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图表所体现的知识点找出其所辐射出的相应知识,结合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在教学中,利用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融会教材前后知识点,贯通其联系,提高复习效率。例如: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42页关于细胞膜信息交流功能的3个图表的复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3个方面对知识进行综合归纳:① 体现细胞哪种功能?② 3种方式有何区别(信号分子、是否需要受体)?③ 联系必修三册教材,归纳体现各种信息交流方式的实例。尤其是最后一个方面的实例归纳,可以将必修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图表这条主线将相互联系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把握各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题的能力。
  (2)整合图表,梳理知识呈现顺序。教材图表的使用过程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图表进行整合,并作适当补充,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知识。
  例如,在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中,很多试题经常结合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和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来考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内容。学生也容易在此类试题中因图像识别误差而失分。因此,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人体整个神经系统和局部微观结构的清晰认识以及对教材图表和考题示意图之间的有效辨认是本节复习课首先要做的工作。笔者对教材的图表做了如下的调整:① 先从宏观上联系自身身体各部位,补充图片帮助学生找准神经系统各部分组成在人体中的分布,尤其是脊髓的位置;② 展示脊髓横切面图,结合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讲解;③ 再从微观上重点突出神经元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将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17页“思考讨论”中图A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与第19页图2—3 的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整合在一起。 ④习题中经常采用的神经元結构简图加以对比说明各部分结构。
  笔者这种对图表新呈现顺序所进行的重新编排,使学生在复习课中有新的视觉冲击,同时宏观与微观,图片展示与考题中常用学习示意图之间的相互结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地帮助学生辨认相应结构,并为之后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就大大提高复习效果,学生在理综题的解答过程中对图形结构的认识正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2.学生层面上的教学策略
  (1)看图说话,理清过程与关键。在高三复习中要提高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例如,在“细胞结构”的复习时采用“看图说话”模式训练学生识图能力。首先,多媒体展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要求学生识别各个结构名称。其次,依据结构思考其功能,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有丝分裂、碱基互补配对等相关知识,构建基础知识框架,然后挖掘图中隐含的知识,如细胞膜的流动性,分布最广的膜结构等,最后与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进行比较得出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这种借助图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使得学生在图表与知识之间的衔接中理解图片隐含的深意,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思维容量,在考试中遇到相应题目时,图表及相应考查点立即在脑海中浮现,有效提高了复习效率。
  (2)识图绘图,归纳本质特征.针对于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这部分知识,可采用学生自主绘图的方式提高复习效率。
  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根据人教版生物必修一106页拓展题的图表分析,对其进行改造,教师限定条件(6点、18点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更改纵坐标为“CO2吸收量”、“密室中的CO2浓度”后,要求学生课后独立作图,画出相应曲线,并对比分析3个问题:各条曲线走势变化的原因、起点和终点的含义、根据什么判断一天内有机物的积累量。
  高考“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活用教材图表,结合变式训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教材图表乃至教材知识点的重要性,回归教材,同时也在平时的课堂中不断提升学生对图表类的分析能力,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认识教材知识点,在解题中把握出题者的命题意图。 同时,改变高三复习课的知识点复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并运用自身的归纳对比、识图作图的能力对知识点进行更高层面的把握,学生在课堂与课后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地体现,学习积极性和复习效率得到提高,将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融入到高三复习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论图表法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的运用[J]. 刘凯春.中国校外教育. 2010
  [2]高中生物学利用插图进行教学的调查研究[D]. 杨涯涵.西北师范大学 2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写论文客服1代写论文客服1

代写论文客服2代写论文客服2

发表论文客服3发表论文客服3

发表论文客服4发表论文客服4

咨询热线
0591-87230077      13675012021        杨老师,刘老师
微信扫一扫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奥鹏论文网  

GMT+8, 2025-5-26 04:53 , Processed in 0.661146 second(s), 23 queries .

中华论文库为您提供代写论文服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